300-400年才一次的日全食,一定要留下一些珍贵的回忆,比如摄影、摄像。或许300年后的某一天,你的后代会指着照片对参观的朋友说:“喏,这是我们家前辈在300年前拍摄的照片!”相信已经有很多人在为即将到来的日全食磨刀霍霍了,无不准备在“黑摄会”上一展身手。笔者也是一个摄影爱好者,整理提供一些日食摄影技巧,供大家参考。使用DV等摄像的基本原则与摄影相同。
基本原则:
1. 切不可直接对着太阳拍摄,否者会烧毁相机CCD或CMOS。这与人眼在强光照射下视网膜灼伤的原理是一样的。
2. 偏食阶段必须透过减光片、巴德膜拍摄。也可以用日食眼镜挡在镜头前拍摄。
3. 全食阶段取下减光片,可直接对着太阳拍摄。
4. 事先做好万全准备。比如,在日全食之前的几天提前踩点,并在相同的时间段进行试拍摄。
直接拍摄法:
1.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日轮的地平高度角很大,甚至广角照相机也难以把地面景物与日轮同时拍摄进照片里。所以,如果主要为了拍摄日轮,那就只好放弃地面景物了。
2.尽量选用长焦镜头。照片上日轮像的直径d与物镜焦距F成正比(d=0.0093F),比如1000mm焦距时,135底片上的日轮像直径为1000*0.0093=9.3mm。再如,焦距50mm对应的日轮像大小为直径0.5mm, 焦距50mm对应的日轮像大小为直径1.8mm。余类推。
3.一定要使用三脚架。最好有快门线,防止手按快门带来的震动。
4.偏食阶段,持续时间长,可以反复练习调焦,以免全食来临时留下遗憾。当然,调焦是一个经验活儿,没有捷径可走。
5.主要拍摄对象。食既:贝利珠和钻石环;食甚:日冕和日珥。贝利珠的过程短暂且充满变化,反应要迅速,最好开启相机的连拍功能。另外,利用多重曝光可拍摄著名的“日食糖葫芦串”,对技巧的要求更高。
下面是有关人士整理的“日食摄影曝光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当然实际拍摄过程中,不需要严格遵守这个曝光表,应根据当天的天气、光线等现场条件做相应取舍。
- 每天早起半小时;
- 每天晚睡半小时;
- 每天至少读20页好书;
- 每天记5个单词;
- 每天背一首诗;
- 每天写一篇教育日记;(300-400字)
- 每天做一件好事。
以上这七点,是河南教育学院任民教授提出的,他说:做到这七点,想不成功就不行。不仿让我们试试?
且思且行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亦是沉思的季节,像是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在无语沉思,孔子且言语:“吾日三省吾身”那么,一周反思就显得那么重要! 又一次迎接五年的孩子们,这已经是我第四次接触五年级的孩子们,从高中下到小学里,一开始接触的就是五年级,这几年一直教五年级。觉得自己已经是轻车熟路,可是很多还是震撼我的三观。 是不是从这一刻,孩子之间的距离就已经拉开,可是,父母不是依然给他裹的严严实实,他不是也尝到了雪花的味道吗?甚至寒风钻到襁褓里,是不是会调皮的挠挠他的小手! 确实不一样,可真正的又是一样的!虽然学习也代表不了孩子的所有,可是,起码,能代表很多。我们不能决定出身,不能决定很多东西,可是,当太阳升起来是,它很公平的照在了每人的身上,甚至是每棵树,每片树叶,甚至每棵小草,还有每粒石块,甚至每粒细沙。 能怎么样,我们不能决定飞翔的天空,可是,依然能决定飞翔的高度。那么,差距,到底是何时形成的! 孩子也确实需要父母的引导,可是,慢慢明白到道理的孩子也不能再为自己找借口。就像盆栽需要修剪,可是,至于到底会长成什么样子,还得看盆栽本身是不是根茎强壮。 有个女生,我问她,“真的学不会吗”? “真的学不会” “父母知道吗?教你了吗?” “教了,学不会” 她冲我真诚的摇摇头,我一阵心疼,看到她写的计算,完全是应付,还有胆怯,害怕批评,把正确答案抄下来,可是,中间过程完全不对。可能,这些对她来说,就好像另外一个世界的东西。 父母也有很大的责任,孩子的差距不是一两天形成的,父母估计也默许这种结果的存在。 我们能做的只有慢慢引导孩子进步吧,尽其所能也让她(他)体会关爱,体会快乐和幸福! 内在的,外在的,成就了这些个体的特点,我们没有必要苛求必须完全一致,只是希望这些孩子也能内心充盈,幸福无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