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之后,我将班里程度差的几个学生放学后留在班里,单独从最基础的计算抓起,没想到这几个孩子都是在午托班写完作业才回家的,回到家家长只是象征性的问一句作业“写完了吗”?,还有的家长干脆不管不问,以为在午托班写作业,就一定能写好,这些学生说到底是学习习惯的问题,听课习惯差,学习没有自觉性,家长把他们送到午托部,很大程度上是眼不见心不烦,现在是清净了,以后孩子长大了学业遇到困难,就业遇到困难时,再回想起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心里一定会无比懊悔。
我就不断懊悔为什么没有坚持让孩子学新概念英语课程,以至于他在高一时半开玩笑的抱怨到:“都怨你初中不让我学新概念”,接着又说“我说不学你就不让我学了?”,这就是孩子,补课还得看是补什么,给孩子积累知识的课该补的时候家长必须坚持,孩子可能当时不情愿,以后他会感激父母的。
武汉龙门实验学校 王旭
“**区希望杯及金硕杯夺杯赛——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科比赛”于4月17日在武汉市第七十一中学举行,我有幸参作为学生观察评委加观课。分别听了4节“希望杯”课堂展评:71中物理杨俐俐《阿基米德原理》、71中王茹《化学反应后溶质成分的探究》、77中刘焕鸽《免疫与计划免疫》、冠军中学赵玉凤《“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4节“金硕杯”课堂展评:75中申新艳《复习测量电功率》、76中付晓《化“无形”为“有形”——无现象实验的探究》、76中李占标《输血与血型》、丽水外国语刘蔚《撒哈拉以南非洲》。
本次参赛教师课堂教学都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设计,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学生发展,注重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的落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在体现教师优秀的个人素质和扎实教学基本功的同时,新颖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节奏欢快、逻辑严密的课堂。杨莉莉老师、申新艳老师更是用到了投屏技术,申老师还有自制教具,王茹老师用到了传感器等新的教学技术。王茹老师幽默风趣、多样的评价语言,生物刘焕鸽老师用好友相互倾倒液体的方式模拟了病毒的传染,都让我们眼前一亮。
杨俐俐老师在《阿基米德原理》一课中,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发展。注意培养学生对课堂演示实验的观察能力,培养阅读能力和运用物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小组和班级合作探究得出结论,让学生自己生成和建构知识。
申新艳老师的《复习测量电功率》,教学流程设计科学,自然流畅,围绕目标,自制教具,突出重点,精讲精练,张弛有度。培养学生注重从原理出发,建立物理模型,能根据模型解决物理难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从生活出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王茹老师在《化学反应后溶质成分的探究》的课堂中用一连串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在锻炼探究能力的过程中获取化学知识。
付晓老师的《化“无形”为“有形”——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的探究》一课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到创造、从感知到理解,充分运用实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注重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验反思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爱思考,爱化学,学生通过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认识到证明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发生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一些相似化学问题。
刘焕鸽老师在她《免疫与计划免疫》的课堂中关注学生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通过创新的互动游戏“杯中情”、“丝带秀”模拟艾滋病的传播过程,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到不安全行为对人们的影响,领会到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从而构建科学的价值观和生命观。同时刘老师还关注对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探究中渗透搞好计划免疫、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从而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李占标老师在《输血与血型》一课中设计情景剧,充分调动了学习兴趣。幽默风趣的语言,激情高涨的课堂氛围,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模拟鉴定血型实验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学习联系生活,更关注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赵玉凤老师所授《“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一课以香港和澳门为例,巩固了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学生上台在图上指出地理位置和范围),体现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香港的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刘蔚老师所授《撒哈拉以南非洲》一课,引导学生将所学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放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呼唤学生对地理的兴趣,用生活中的现象与场景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概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让学生走进地理,激发和鼓励学生主动地去获取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形成地理思维。让学生关注社会实践,关注生活体验,关注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从而促使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本次夺杯赛不仅对于参赛教师是一种考验与砺炼,对听课教师也是一种教学理念上的冲击,它引起我们对教育教学更多的思考。相信未来的金水教师队伍一定更加优秀,培育出一批批能适应新时代的优秀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