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研工作计划
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②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③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④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⑤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问题解决来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把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运用的学习生活之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使他们逐步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文化素养。
课程内容:
本册书共有三个单元,学校机房还没有建设好,这学期主要在教室里讲解理论知识,对理论知识进一步深挖掘。考虑到下学期向编程方向倾斜,在讲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观看关于创新理念和乔布斯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下学期的编程课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依据新课改理念,根据本学科特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 “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境问题的驱动下,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在建构知识的同时,也发掘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教学中,启发、诱导学生,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学习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以“”问题研讨“”的方式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为生活和学习服务。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程进度计划:
一、课时安排:
周次 | 教学内容 | 课时 |
1 | 一单元 第一课《信息和信息技术一》 | 1 |
2 | 一单元 第二课《信息和信息技术二》 | 1 |
3 | 一单元 第三课《计算机的发展和诞生一》 | 1 |
4 | 一单元 第四课《计算机的发展和诞生二》 | 1 |
5 | 二单元 第一课《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 | 1 |
6 | 二单元 第二课《计算机硬件系统一》 | 1 |
7 | 二单元 第二课《计算机硬件系统二》 | 1 |
8 | 二单元 第三课《计算机软件系统》 | 1 |
9 | 二单元 第四课《计算机常见问题的维护》 | 1 |
10 | 二单元 第五课《计算机处理信息数字化》 | 1 |
11 | 二单元 第六课《计算机中二进制、八进制的换算》 | 1 |
12 | 三单元 第一课《乔布斯的记录视频》 | 1 |
13 | 三单元 第二课《编程思想的了解和发展》 | 1 |
14 | 三单元 第三课《欣赏开源代码作品》 | 1 |
15 | 三单元 第四课 信息技术考试 | 1 |
二、课题的研究
根据学情研究和探索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和课题反思六个方面符合我校校情况的课题,在11月份定出研究课题内容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