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书下

博客会员     2023-03-19 07:00:03     2 次浏览

《辩论》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

题:科学精神

时:1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主备人:侯小丽

目标确定的依据

基于口语交际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训练是第五组教材专题“科学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主题是“辩论”。教材简要地说明了辩论的基本要求:一是要表明自己的观点;二是要做辩论前的准备,包括搜集论证几方的观点和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三是辩论时要做到条理清楚,用事实说话;最后是总结陈词,全面总结本方观点。从话题上看,这是属于“辩论”类的口语交际内容,重在应对技能的训练。

学情分析

基于口语交际

高年级口语交际注重应对技能的训练,阅读教学中初步学习用材料表达观点的方法。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在表述一段话的时候仍然会有语句不流畅的现象,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和鼓励。

教学目标

1.了解辩论的一般常识,提高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2.学会收集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梳理、归纳和标记材料。

3.辩论时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对方的论述,找到对方漏洞并且抓住漏洞进行反驳。辩论活动,学会举恰当的事例阐释自己的观点,做到条理清楚。

评价任务

1.通过辩论,能恰当地举出阐释自己观点的事例。

2.通过辩论,能准确地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反驳对方观点。

设计意图:

创设一种多向互动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参与状态之中,对辩驳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地投入进去,积极动脑思考问题,敢于用口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力量所在,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及标准 .

教师活动

环节一

谈话导入,引入辩题。

活动一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辩论吗?(板书课题)

1.辩论,也叫做论辩,在民间,人们把辩论叫做“抬杠”,把进行辩论叫“理论理论”。对于辩论,通常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狭义的辩论是指一种有明确目的,有准备的与不同观点的争论;而广义的辩论则是指双方或多方因观点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上的言语冲突,它既包括有明确目的,有准备的不同观点的辩论,也包括日常生活中由某种分歧而引起的随意性的争执。我们所使用的是广义的辩论概念,即辩论是一种双方或多方观点对立而产生言语冲突性的交际形式。

出示移动硬盘

环节二

介绍辩论类型

环节三

介绍辩论特点

活动

①演讲式辩论:实质是演讲的一种特殊方式,演讲者一身兼二任,既要充当辩论的对手,又要将“敌论”和“敌论据”加以批驳,直至把“敌论”驳得体无完肤为止。这是辩论的初级形态。

②擂台式辩论:辩论正反两方面对垒。阵营分明,围绕某一论题,双方各持针锋相对的两个观点,按辩论程序展开辩论。这是通用的辩论形式。根据双方各出人数的多少可分为“2︰2”“3︰3”“4︰4”辩论形式。目前“4︰4”式被广泛采用。

③对抗式辩论:它指某一辩家或某一辩论优胜团体,为展示自己无坚不摧的辩才,自立为“擂主”,接受客队的挑战,以显示其英雄本色,这种辩论更富有挑战性、戏剧性。因而也更有观赏性。(教师可根据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简要介绍)

通过学生发言,说说辩论的类型。

评价标准:95%的学生能够发表看法。

师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辩论的类型。

活动二(  3分钟)

1.双向性

2.对抗性

3.思辨性

4.通俗性

环节三

课文提要

活动一(  3分钟)

1.辩论前,要做充分准备。

①有针对性地收集材料。既要收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也要收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

②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可以引用名人名言。

③根据观点对材料进行梳理、归纳。如果材料很多,可以把要点记在卡片上。

2.辩论时,既要证明自己,又要反驳别人。

①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②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的漏洞。

③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

环节四

辩论技巧(10分钟)

活动一(3分钟)

1化害为利,转败为胜。

首先,镇定自若,创造条件。

其次,抓住转化的关键不放。

最后,坚持不懈,见机而行。

例:电脑时代需要/不需要认真练字。

考虑用电脑打字的利害和练字的花费与回报,抓住各自观点的两面,化害为利,转败为胜。

2.肯定其正,剖析其误。

辩论中往往有这种情形,对方提出的观点并不完全是错的,而是正误混杂,求同析异则能化解这个难题。求同析异不急着全面反击,而是先肯定对方论点里正确的部分,再抓住其错误的地方加以剖析,在有效的剖析里弄清问题本质。

3.晓以利害,以情动人。

在辩论中,有时争辩的核心问题往往是某一事物的利与害、得与失的问题,根据这个问题,我们在涉及这一类辩题的辩论时,可以针对对方的不同观点,晓以利害,让对方在权衡利害得失关系后,放弃其错误主张,使之与辩者的观点趋向统一。

4.巧设问题,因势利导。

司马迁认为:“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其导”。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辩论,即善辩者,对对方的观点并不立即反驳,而是利用其中的模棱两可,一步步地引导,最终水到渠成,引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否定别人的错误观点,这就是“因势利导”法。

环节五

辩论计谋3分钟)

环节六

实践操作

活动一(3分钟)

1.委婉答话,巧妙回击。

敌方的攻击,以含蓄、幽默的形式来进行反诘,这一巧妙的反诘不仅能赢得观众的掌声,而且可使寻衅者在被讥讽、嘲弄中无地自容。反诘其实是一种“明知故问”,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抓住论敌观点的要害,单刀直入,从反面提问,答案往往就包含在问话中。

活动二

1.每个小组任选一个感兴趣的辩题,然后每个人抽签决定做正方还是反方,进行辩论。

宣布以辩论的形式展开讨论,更让学生跃跃欲试。指名评价,评选“最佳辩论手”。

 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本文为课堂党年级博客(www.ktdvb.com)首发,如需转载须联系站长同意,未经站长同意不得擅自转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