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美景

博客会员     2023-03-19 04:45:04     2 次浏览

课堂研究113(总第893

 

让课堂从“盆景”走向“美景”

 

武汉市**区实验小学   宋君

 

作为课堂教学而言,我们追求艺术的完美,但我们更追求真实有效的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我们虽然追求完美,但我们内心更多追求的“宁要缺憾的真实,不要虚假的完美”。因为,对于学习,只有真实发生,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真实,让课堂更有生命活力。

当我们的课堂像盆景一样精益求精的时候,完美就会过度包装,刻意去雕琢。我们会在课堂教学中追求整体的完整,我们无法去关注个体的差异,我们会追求课堂的流畅,让课堂更加完美。这样的课堂,难免就会有一些做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关注是自己的教,让教变得更流畅,更完美。课堂以教为中心,真正让课堂在精益求精的过程中成为美丽的“盆景”。

“盆景”需要整体效果,需要学生同步进行学习,在整体效果把握的同时,盆景还是一种温室效应。在学习的过程中未必能够真实的激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未必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有效的教学和引导。

“盆景”固然很好,它讲究的是艺术的协调,“盆景”追求的是精致,在精益求精的过程中,让教学走向完美,让教学变得更加流畅。但是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并不是盆景式的成长,而更多的要回归粗糙的地面,让真实的学习发生。

在课堂中,教学要回归自然,就需要教师要对教学有精心的设计。要想有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就需要我们真正的关注学生真实的学习,真正在关注学生学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课堂正在转变,让真实、互动的方式提升着课堂的效益,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成长。当教师在课堂中俯下身子与学生一起交流和碰撞的时候,学习才会真正地走向有效,学习才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当我们的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和发展的时候,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走向有效成为一道美景。

“盆景”到“美景”是一种转型,是让真实学习发生的转型,从盆景到美景也是从室内到室外的一种追求,让温室里的花朵,能够经历大自然的洗礼,让学习能够真正的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和思考。“盆景”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赏心悦目,但却缺少了天然之美。只有真正经历大自然的洗礼,那些美景才能深深的打动我们。让真正的学习发生,让我们从在教学中追求流畅和完美转变为追求真实和互动,让我们以教为中心转化成以学为中心,不断促进学生在课堂中智慧地思考和成长,真正让课堂教学成为一道道靓丽的美景。

激情飞扬   灵动课堂

                          ——听苗老师执教《江南》有感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聆听了老师执教的《江南》一课,这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民歌,诗句生动活泼,插图形象逼真,再加上老师娴熟的教学技巧,精致的教学课件,简直如同享受到一顿精神大餐。老师在课堂上激情飞扬、活力四射,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我觉得,自己的收获很大:

1、要相信孩子,大胆放手。

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总是受的束缚太多,惟恐孩子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一步一步按部就班,都想教给孩子。今天老师的课堂让我很受启发。谁说孩子小就不会预习课文?我觉得孩子们课下预习的效果就不错,从课件上带拼音词语到去掉拼音的词语再到单独的生字,孩子们都能准确地认读出来,而且对这种不断变换的方式挺感兴趣!孩子课下预习,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节约课堂上占用的时间,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证明:相信孩子,他们完全能行!

2、对学生充满浓浓的爱。

课间休息时,一五班的班歌《猜猜我有多爱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老师在用眼神、动作交流着,他们是多么地爱着对方,一股浓浓的爱的气息弥漫在整个课堂。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学生学习个性和谐、健康地发展。我觉得,老师正是这样做的。她在课堂上创造了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她巧妙地运用自己的眼神、手势、小奖品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充满浓浓的爱。整堂课,她没有大声地斥责,没有批评的眼神,感觉学生就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地发展。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评价时采用激励机制,“看谁的手指是金手指?”“你的耳朵真灵,是金耳朵!”“哎呀,读得太棒了,如果能带上动作就更好了,小朋友们试一试吧?”孩子就在这种巧妙的引导下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注重词句的推敲,使学生感受课文的美。

这首小诗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孩子们读起来琅琅上口,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文本。老师就善于抓住体现美的词句,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感受到文本的美。如在教学第一句“何田田”时,老师就先让学生看课件上的图片,巧妙引导学生用“啊!这里的荷叶——!”来说话。在学生交流后指导朗读。经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何田田”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涵的美。再比如第二句的教学,老师抓住一个“戏”字细细推敲,“为什么不说小鱼在游而说戏呢?”这一问巧妙地打开了孩子的思路,让他们体会到小鱼的开心、自在。

就这个“戏”字的教学再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可以让孩子们想象——小鱼在水里会玩哪些游戏呢?在学生充分地想象,自由地表达后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做游戏可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你看,诗人一连用了五个“戏”,看来小鱼在莲叶间玩得好开心啊!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快乐的小鱼吧!可以由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体会到鱼儿的自由自在,快乐的样子后再配乐齐读,相信这样做比单纯的教师范读,学生画出停顿与重音的效果会更好,也更符合苗老师的教学风格和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

总之,需要向苗老师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让我用这句话结尾吧: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反思!

 

版权声明:本文为课堂党年级博客(www.ktdvb.com)首发,如需转载须联系站长同意,未经站长同意不得擅自转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