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说“作文”
——听葛老师讲座后感
张彦霞
葛水平女士的讲座给了我诸多启示,但不是“作文教学”方面的,而是“作文”和“做教师”两方面的启示。
葛水平是《平凡的世界》的编剧,山西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的获得者,是作家。但她说:“作文对于我来说,不是来自课堂,更多的是来自生活、阅历和阅读。”她说:“我从老师那得到的很少,甚至一想到作文课堂,我就下意识的排斥,避免自己进入那种规范的、受束缚的写作状态中去。”“我的作文在山野中、在行走中,吸取大自然的养分。”她是作家,很知道如何讲话、如何表达。她的整个讲座非常吸引人,但“作家”的结论却是:“我是一个不会写作文的作家,是一个写不好作文的反叛者”。所以,我当时一下子就蒙了。语文老师作用何在?!李希贵老师在《语文教师的尴尬》中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语文教师似乎是多余的,阅读教学教来教去不如学生自己读;写作吧,老师的作用好像又仅仅是束缚、限制学生。这以后语文老师还咋当啊?真是困惑啊!葛老师给的是第一场讲座,但两天的课听完后,我就不再有这样的困惑。葛老师只是以她自身的写作成长经历,讲她眼中的“写作”,她认为:“写文章时,自己必须在场,否则,你与自己的文字永远是剥离的”;“写作人应该走出课堂,走入生活,在杂乱的生活中发现精华的东西”;“写作最重要的是感觉、是想象的空间”;“作文最不宜模仿,独特最重要。上帝不管给你什么样的生活,他都会给你提供写作的题材”;“积累、记录鲜活的语言很重要”等等。其实这些就是我们在教作文时一直强调的“作文要写真情实感、要细致观察生活、要积累语言和素材”等。葛老师的写作经历也印证了“这些”是“作文”时需要做到的。至于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做到,葛女士只字未提,因为这不是她这个“作家”所关注的,但却恰恰是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关注的,是留给我们语文老师的课题。就像在写作的道路上,葛老师说,“大自然、生活阅历、阅读是我的资源”。那么,对于学生来说,优质的作文课堂也是资源,他们也可以从这里得到收获和启示。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当然是应当首当其冲,当仁不让的。而且,写作有很多不同的种类,作家的“文学自由创作”和学生的“指令性写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难怪葛女士说:“文学创作和写作文是相冲突的”。就这点,大家还讨论了语文老师应不应该会写作文,最后的共识是:“作家不会写作文不是悲哀,中学老师不会写作文才是悲哀,教作文的老师不会写作文更是悲哀。”语文老师要想教好作文,一定要懂写作、常写作,不懂写作的老师一定不会教作文的。
从葛老师身上,我得到更多“做语文老师”的启示:1、要会讲故事。葛老师的讲座精彩异常,就是因为她会讲故事。她讲山西太行山一个贫穷山沟的窑洞里,伴随她成长的朴素的母亲、相依为命的驴,和她的野性十足又可亲可爱的继父。那个喜欢剥蛇、偷马尾,想吃鸡就去偷鸡的继父;那个夜色中用夜壶炸人家鱼塘,被发现后拉着我拼命逃跑的继父;那个喜欢打狼、打狐狸,会去湖里捉鳖给我吃的继父;那个如此粗糙却会在月光下给猪拉二胡的继父……是如此打动我们。葛老师娓娓道来,让我们和她一起沉浸在她最艰难、最苦难又最繁华、最富贵的生活里。我前面写到的她的写作观点也都是伴随着故事讲出来的,一点都不枯燥,听着特过瘾。试想,如果我上课也能有这么强的讲故事的能力,学生该有多喜欢语文课堂啊!2、要锻造语言。讲座吸引人的另一个原因是葛老师的语言,很有张力、很文学、很有魅力。不愧是作家,她的语言就是有打动你的力量,能触摸到你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3、葛老师的生活是万花筒,用她自己的话说是“艰难而丰富”,她的经历告诉我:“活出自己”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的确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老师是斤斤计较、好算计的。生活面窄、视野太窄,使老师在传道授业中已经失去了那种宏大的气度。所以我们很需要用生活丰富自己:读书、插花、画画儿、搞个收藏什么的。先让自己成为一个丰富而美好的、诗意的个体时,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
欣赏,是一缕春风,吹开初生的花朵;欣赏,是一汪清泉,浇灌干枯的希望;欣赏就是赏识和领略,是用眼睛,用耳朵,用心灵,去感受上天赐予我们的那一份份美好。发现美好,给予欣赏和赞美,都是一种给人温暖和力量的能力。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只看见糟糕的一面,情况就会真的变糟;能看到美好的一面,美好便会常伴左右。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欣赏,每个生命都需要欣赏带来前行的力量。
台湾作家林清玄当年做记者时,报道了一个小偷被抓的事情,这小偷手法细腻,偷盗也讲求风格,有些被盗的竟然几星期后才察觉,作案千起,这是他第一次被抓。林清玄在文章的最后说:“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又那么斯文有气魄,如果不做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小偷的盲点,他开始思考:“为什么除了作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谁能想到,林清玄的几句话竟使一个青年走向光明的所在,当年的小偷成了台湾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小偷再遇见林清玄时的感恩,震撼了林清玄,也让他对记者和作家的工作有了又深一层的思考,感悟到自己写出的每一个字都是人格与风格的延伸。
回头想想,如果没有林清玄当年对小偷行事风格的欣赏,恐怕也就不会有他今天的事业和成就,不难看出,欣赏是多么重要啊!
在我们身边,有无数值得我们欣赏的榜样,我欣赏同学待人接物时那真诚的微笑,欣赏同学们上课时端正的坐姿,读书时那洪亮的声音,我赞美同学认真规范、字迹秀美的作业,更想赞美在活动时同学们积极、团结的氛围。我欣赏伙伴们游戏时的互帮互助,也欣赏同学们探讨问题时的激烈争论……请用智慧的双眼、愉悦的内心去接纳,去发现、去欣赏一切闪光的美好吧!
欣赏高山,自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感受到强悍与凝重。欣赏大海,自会在大海的澎湃里,感悟到大气与磅礴。欣赏别人,就是善于寻找并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欣赏别人的大度,会开阔我们的心胸;欣赏别人的善举,会净化我们的心灵。欣赏别人其实是少一点挑剔,多一点信任;多一点热情,少一点冷漠。欣赏是一种互补,是一种促进,也是一种和谐。
欣赏多一点,矛盾和误解定会少一点,人与人的距离才会更近一点。就让我们在阳光的校园生活中,做互相欣赏,携手共进的好少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