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要走人行道,过路要走横行道,
红灯停,绿灯行,来往车辆仔细瞧,
车行道上不玩耍,人行护栏不跨越。
上下车辆不争抢,乘车文明要做到,
身体不向窗外探,上车扶手抓抓牢,
身背书包不闲逛,轻易别理陌生人,
流浪小狗有疾病,不要和它来玩耍。
《乘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模拟上下车的情境中,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教学难点:解决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模拟演示,探索新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动物园看一看。
1、探索连加
去动物园之前啊,我们得先乘坐公共汽车,才能到达。现在,我们要来玩一个乘车游戏。老师要选一位司机、一位售票员和七位乘客。在玩游戏之前,老师有个要求,要选表现最好的小朋友上来玩,没有选到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你们要静静地坐着,认真地观察,在我们这个乘车游戏里,老师可是藏了好几个数学问题,看看谁能做个有心的小朋瞧!**和**坐着公共汽车来接你们啦!车上现在是有几个人啊?大公桥站到了,先上了3个小朋友,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啊?怎么列式?又有2个小朋友在后面边跑边喊:“等等我,等等我。”最后他们终于没被丢下,也上了车。(师将学生排成一列)谁能把到大公桥站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完整地说一说? (师提问学生,引导学生说出,原来车上有2人,到大公桥站后,先上了3人,又上了2人,现在车上有7人。)
(在学生叙述时,教师把2,3,2,7四个数字写在黑板上。)
(指着黑板上各数)你能不能试着列一个算式表示人数的变化呢?
在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2+3+2=7。
2,3,2,7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2表示车上原来有2人;3表示先上来3人;2表示后上来2人;7表示现在有7人。)
小朋友们,那你们是怎样算出等于7的呢?(提问学生回答)
老师小结:哦,老师明白了,就是把前面两个数相加,(老师边讲边板书:2+3=5)得出来的数再与后一个数相加,对吗?
小朋友真聪明。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吗?(提问)
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加”(板书)。
2.探索加减混合
现在车上有几个人?请乘客们坐好了,我们的公共汽车又要从大公桥站继续往前开。动物园到了,后门有3个人下车,那现在车上还有几个小朋友啊?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接着前门有2个人上车,最后车上还有几个人?(全班齐答)
谁能把到动物园站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说一说?(师提问学生,引导学生说出,原来车上有7人,动物园到了,上车2人,下车3人,现在车上有6人。)(在学生叙述时,教师把7,2,3,6四个数字写在黑板上。)
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人数的变化,该怎样表示呢?还可以怎么表示呢?(7+2-3=6或7-3+2=6)
怎样计算这两个算式,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 (两个算式都是先算前面两个数,再和第三个数算。)
在这两道算式里都有哪两种运算符号? 像这样,一道算式里有加又有减的我们把它叫“加减混合”。 (板书)
(二)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动物园终于到了,瞧我们的小猴子站在大门口说要变魔术考考你们,不然不让进,愿意接受小猴子的挑战吗?
师扮演小猴子:请观察铅笔的变化情况,列算式说得数。(提问学生)
(小猴子先拿出8枝,再拿出4枝,最后拿走2枝。)
小朋友们看仔细了,小猴子我又要变魔术了。
(小猴子先从8枝中拿走4枝,再拿走2枝。)
生答:
为什么减4后又要减2? 猜一猜像这样有两个减号的算式我们叫什么?(师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