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程门学问)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 修身诗课30
莫砺锋 2018-09-30
今日主题词:惜时
修身诗课-30-愿君崇令德来自程门问学00:0005:55
朗读 | 爱在深秋
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芬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良友远別离,各在天一方。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汉·无名氏《古诗》
傅抱石《阳关送别图》
这首《古诗》,从前的人认为是苏武赠别李陵的作品,近人研究的结果证明此诗跟其他几篇所谓的“苏李诗”都不是他们的手笔。真正的作者是谁已经难以考究,只能大体认定是东汉末年士人所作。
东汉王朝一直奉行养士的政策,通过举荐孝廉、秀才、贤良、方正等等名目,征召各阶层的人才为政权服务。大量的士人背井离乡,云集京城洛阳谋求晋身之路。然而仕途并不都是一马平川,有人如愿以偿,有人失意落魄。这首诗就是从洛阳所在的中州送别友人南去的作品。
秋天总是凄凉的,何况是在秋日的黎明,何况就要与好友分别。迟迟不落的明月,清香沁人的兰草,是即目所见的景象,也衬托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是对行程的揣想:冬深祁寒,霜重路滑;江流在下,浮云在上,天地之间茕独一人,那将是比今天更为凄清孤独的景况吧?“良友远別离,各在天一方。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友人的去处,跨山越岭,路途遥远。“山海”所指,有人认为是现在的越南北部一带,以当时的交通条件,这次的分手怕便是永别。“远行”这一行为本身賦有的生命断续的意味被超长的空间距离进一步强化了。
“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楚辞·九歌·少司命》)离愁别绪总是缠绕着悲戚,与其把心情沉浸在忧郁和惆怅之中,不如用快乐的回忆和随缘的心态来化解。所以诗人说:“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过去一同征歌逐酒、抵掌谈笑的场面不能再来,而欢乐却长留心底。聚散离合只是生命的表象,前程和快乐需要努力来促成。“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珍惜时光,磨炼才德,这是对行人的宽慰和寄语,也是成就人生价值的不二法门。
>本系列文字均摘自《诗歌与道德名言》一书,联合撰稿人:莫砺锋、李南晖、徐国荣、郝润华、张智华、殷祝胜、党银平、胡传志、路成文、吴正岚、孙立尧。
一年级的故事(30)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儿,学习是件长长久久的事儿,学习都是自己的事儿,谁也不能代替你的成长。除了学习书本的知识,我们还要善于在生活中学习。
一年级的孩子虽说长大了些,但是浑身上下依旧是浓浓的孩子气。
有些孩子会躺在教室地上打滚,说又有小朋友欺负他了。
有些孩子因为胳膊、腿上被蚊子咬了一个大包而难受的哭泣。
有些孩子在平时测验时也会因为速度太慢没有完成试卷,偷偷的抹眼泪。
有些孩子还会因为找不到红领巾,担心被扣分,着急的不得了。有些孩子也会因为心情也愉快,整天乐呵呵的。
每当有孩子过生日时,就会带来糖果或者巧克力和大家分享,孩子们总会大声的唱着中英文结合的生日歌。
有些孩子总是那么的勤奋,早上来到教室后整理书包,交作业,开始进入自由读书的时间。(从第一位7点40到校的孩子,到最后踏着8点半的铃声进校园的孩子,他们是有区别的。第一位孩子享受了自由读书的美好时光,最后一位孩子则只是完成了晨读齐读书的任务。)
有些孩子一到老师要发作业时,小手举得高高的,争相发作业。因为能认识全班小朋友的名字,能够发作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呢!
有些女孩子在夏天穿上了漂亮的裙子,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课间就在外面的走廊里旋转啊、旋转啊,看谁的裙子最美。
有些孩子因为体育课上活动时磕伤了手臂和膝盖,依然坚强的说不疼,不疼。在我们的陪伴下,孩子去医务室消毒,处理伤口。
遇到了有趣的事情,孩子们会开怀大笑,前俯后仰。
遇到了伤心的事情,孩子们会毫不掩饰的泪流满面。
遇到了幼儿园时的好朋友也在同一所学校,孩子们会热情的打招呼,呼唤着彼此的名字。
一年级的孩子很简单,但是一年级的孩子花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