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保罗偶然认识了一个小男孩,被他一心为弟弟着想的品质感动了,主动邀请他们乘坐自己的新车去兜风。是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心灵。
过程与方法:
谈话导入,感受人间真情。
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文章思路。
研读课文,体会保罗和小孩的内心,感受快乐的真谛。
拓展延伸,感悟“给予是快乐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
体会 “给予是快乐的”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领悟“给予是快乐的”内涵,懂得从小要树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情操。
教学时间:1课时。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我猜大家肯定会喜欢,想知道吗?(板书:快乐)
师:那么你觉得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是快乐的?(学生交流)
[预设:过生日时是快乐的, 考试取得好成绩时是快乐的……]
师小结:是的,那么多的事情让我们感到快乐,但有一个小男孩却跟我们大家不太一样,他认为给予是快乐的。(板书:给予)
(1)齐读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 付出)“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2)读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一”:
1、读: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2、想:课文里哪些主要人物?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3、交流人物,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4、师生交流。
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活动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二”: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1、生自学,交流句子:
2、汇报学习情况: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1)说说为什么这话感动了你?抓重点词谈体会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2)课文中这样的哥哥做过什么?
(3)为什么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4)师小结:我们被小男孩不求索取而是给予的美好心灵感动了。
(5)让我们再次朗读小男孩与保罗的对话。(师读描写保罗的话、生读描写小男孩的话)
◆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
(1)指名读,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保罗被感动了呢?(抓住“吃惊、不由自主”谈体会)启发: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男孩心里会想些什么?
他不由自主地发出邀请,你从这悟到了什么?
(2)师小结,齐读。
◆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1)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小男孩这话感动了你呢?
(2)感情朗读。
(3)读到这儿,你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呢?
◆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1)指名读,请说说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了保罗被深深地感动了。
(2)师小结。
(3)理解最后一自然段。
四、升华主旨
1、师:为什么说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出示:“找快乐”
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
保罗因为( )而感到快乐;
小男孩因为( )而感到快乐。
2、齐读课题。
六、课外延伸
1、说快乐:
生活中,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
2、小练笔:
给予
给予是一个关注的眼神,
给予是一只搀扶的手臂,
给予是一句( )的话语,
给予是( );
给予还是( )。
3、教师总结:在生活中,我们会不时地体会到这种给予的快乐,也许它就是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只搀扶的手臂,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份慷慨的爱心……它也许是物质,也许是精神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奉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4、赠送名言
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乐于奉献,生活才会美好。让爱住你家、住我家、住我们的班级,住我们的学校,让爱的种子播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板书设计:
24*给予是快乐的
哥哥 保罗
小男孩 弟弟
一年级晨诵辅导《小蘑菇》教案
(用时15分钟)
一、背景分析
学校要开启晨诵课程,刚刚入学的小朋友,如何让学生迅速有效的参与到课程中来,就摆在了我们面前。经过年级学科教研组多的讨论,我们在内容上选取孩子们在幼儿园学过的儿歌《小蘑菇》作为第一课。
二、辅导设想
1、部分孩子在幼儿园已经会说这首儿歌,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学生学起来更容易理解晨诵课程。
2、幼儿园只是跟着老师说儿歌,不见文字,小学要在幼儿园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认识部分字并会变换节奏诵儿歌,对学生进行良好读书习惯启蒙教育。
3、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增加律动和节奏变化是为了可以带动学生参与诵读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三、 辅导目标
1、 带动作、有表情的诵读
2、 会用不同的节奏诵读
3、 认识生字“蘑菇、没、傻、雨、撑“,并知道文中的的”老“可以换成“不停、一直、总是”。
四、 上课班级
五、 一 一班 一二班 一0班
六、 上课时间
一一班(10月23日7点30分至7点45分)
一二班( 10月23日7点45分至8点)
一0班(10月23日13点40分至13点55分)
七、 辅导过程
(一) 律动诵读
1、 老师先范读一遍,问一问班里的小朋友谁会说这首儿歌
2、 老师带律动示范一遍
3、 老师带着学生边做律动边诵读,一句一句的诵读
4、 学生与老师一起边做律动边诵读
5、 学生独立带律动诵读
6、 写出“蘑菇“找同学认读,然后在文章中找出”傻、没、雨、撑“找同学认读。当学生认出”傻“字的读音是,老师说:”大家都不傻,真聪明“,以此表扬学生。
7、 老师讲解文中的“老”字可以换成“不停、一直、总是”等词语
(二)变节奏诵读
按四三拍节奏诵读
八、 学生把律动和节奏诵读连在一起诵读一遍
九、 课后反思
1、 在一一班和一二班上课时,事先备课不充分,问学生可不可以把“老”字换成“一直”,学生不敢回答,当问可不不可以换成“总是”时,学生也不敢可定回答。这说明对学情了解不够充分,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增加了学生负担。到一0班的时候直接问可不可以换成“不停”的时候,学生回答既快又肯定。
2、 由于自己的音乐素养不够,事先也没有请教音乐教师,对变换节奏诵读时的节奏不知道是否准确。以后多与相关学科教师沟通、交流、请教!
3、 整节课都在用肢体语言提醒学生的坐姿,用无声动作提醒孩子做律动时动作要统一,动作做完要保持正确的听讲姿势,15分钟内,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诵读活动,三次辅导老师没有维持一次秩序。
刘奇敏
2018年10月23日
《鸡鸭鱼肉》教案(二)
(三)学习新知
1、出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跟我课题(板书),老师听到程圣功的声音非常响亮,请同学们再来跟老师读一遍。
2、学习句子:我们不能光吃鸡、鸭、鱼、肉,应多吃青菜、萝卜和白菜。
(1)联系生活,理解句子,引出本节课要讲的这句话。
出示:鸡
①师:同学们看,邓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老师先请B组的姜铭翔来说,他说得不对的地方,再请A组的学生当小老师来订正,好不好?姜铭翔,这是什么?对,鸡,你爱吃吗?
出示:鸭
②师:请看这是什么,请B组的程圣功来说一说?你说的真好,这是北京烤鸭,看来是你喜欢吃的,对吗?
出示:鱼
③师:请看这是什么,大家一起来说,是的,鱼,鱼好吃吗?恩,好吃。
出示:辣椒炒肉
④师:再看这是什么,对,你们说的真好,这是辣椒炒肉。
⑤师:同学们,这些鸡、鸭、鱼、肉,你们喜欢吃吗?好吃吗?是的,鸡鸭鱼肉很好吃,也非常有营养,但光吃鸡鸭鱼肉好不好呢?
⑥师:请同学们看,这是谁?对,是七年级的张子荣姐姐,她呀,和你们一样很喜欢吃鸡鸭鱼肉,每次吃饭就只吃这些,不爱吃蔬菜,后来就越长越胖,越长越胖,因为连胖走路、弯腰都很不方便,她也不爱运动,总是生病。同学们,你们想变成他这样吗?
⑦师:不想,既然光吃鸡鸭鱼肉不好,那我们该怎么做呢?谁能来说一说。
⑧师:请A组的陈明毅你来说一说,要多吃蔬菜,哇,这你都想到了,你太了不起了,这也是邓老师想要告诉同学们的。除了吃鸡鸭鱼肉,我们还应该多吃蔬菜。那同学们,你们都吃过什么蔬菜呢?谁来说,老师听到拓妮说爱吃蘑菇,王云龙爱吃土豆,张路亚爱吃茄子。
⑨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邓老师不仅给同学们带来了鸡鸭鱼肉,也带来了一些蔬菜,来看一看,你们认识吗?
出示实物:青菜,萝卜,白菜
⑩这是什么,对,是青菜(板书)。这是什么,是萝卜(板书),这是什么,是白菜(板书)。
⑪师:同学们,用这些蔬菜可以做出许多美味的菜肴,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香菇青菜
⑫师:请B组的姜铭翔你来说一说,是的,这是香菇炒青菜。这道菜是用什么蔬菜做成的呢?对,青菜和香菇。
多媒体出示:炒萝卜丝
⑬师:请B组的覃雅琪你来说一说,这是什么?对,炒萝卜丝,那这道菜是用什么蔬菜做成的呢?对,是用萝卜做成的。
多媒体出示:酸辣白菜、白菜炖豆腐
⑭师:这两道菜分别是什么,请A组的陈明毅你来说一说?是的,分别是酸辣白菜和白菜炖豆腐。那这两道菜是用什么蔬菜做成的呢?不错,是用白菜做成的。
⑮师:哇,用青菜、萝卜、白菜能做出这么多美味的菜肴,同学们你们想吃吗?邓老师也看着嘴馋,都想尝一尝了。今天中午回家后,就让妈妈做给我们吃,好不好?
转折: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不能光吃鸡、鸭、鱼、肉,应多吃青菜、萝卜和白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