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上的百合花开》相信大家耳熟能详,这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一个小小的“心灵”,为了心中那个美好的愿望,竟是如此的执著和坚韧。它的确不是一株野草!
相信大家也一定记得这首歌《我是一棵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是的,我就是一棵小草,但我从不寂寞,也从不烦恼!
身为人妻,家里的半边天,自然承担家庭的责任,欣慰的是四老身体健硕,实在是我之庆幸,平日里只需嘘寒问暖,增添衣物,买些吃食,不需床前精心伺候,但常去看望,常伴左右是我的坚守,非常乐意为他们鞍前马后,唯命是从,成为他们出行的忠实司机是我最开心的事。孩子还未长成,老公常年在外就业,十天半月也不见人影,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用,哪一点也离不开我这个算不上称职的妈妈。我和普通的家庭主妇一样洗衣做饭抹桌拖地操持着一切家务,这些本就是分内之事,没有怨言,没有烦恼,唯有像陀螺一样不停的旋转罢了。双休日、节假日,老人过假期,我包揽家务,下厨房做些好吃的改善一下生活,带他们出去走走,欣赏欣赏风景放松放松换个好心情。再加上我本人喜欢花草,喜欢栽种,这个时节在院子周围补栽树木,换些花草,翻地整理菜园我是很享受这个过程的。你们说我会寂寞吗?忙得不可开交,我也经常自嘲,两位男士经常不在家,家里没我就会垮!
身为人师,更不会寂寞。我们同行,相同的感受,我们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怎能会让我们有片刻的安静?周一至周五工作期间,我把自己交给了工作,认真、努力、坚持,全身心的投入,就以上周来说工作五天每天从早上七点多一点开始一天的忙碌,周二校值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之外,兼顾校值:巡查晨诵午练暮读,上午下午两次查岗,三操出操,早中晚组织学生就餐,晚自习就寝巡查,一天没有多少空闲的时间,说句笑话“高跟鞋,那不是我的菜。”
“不怕你优秀,就怕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更认真!”我坚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确实如此,我的成绩不好却没有拖累学校,也因调整,学校整体在提高,先进教育工作者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收获这个荣誉时,我心满意足,知足了也就无烦恼了!
百合谷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尝不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
思考与情感齐飞,心灵与生命共鸣
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捧一卷书,读一段文,学一堂最好的语文课,感一份最美的心灵共鸣,悟一种最高的创作精神。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丰富,浪漫,灵动,而又充满了温度和独特的声音。其实,一堂课能到达干国祥老师的这种境界,是需要在漫长的修炼和求索中才能达到的一种境界,正如干国祥老师所言,一堂课就是让一个个拥有冷静与理性,拥有独立精神的人,从课堂中站起来。是的,只有一个字“站”,才能写好一撇一捺的那个大写的“人”字。
时间,在阅读中一点点随着秋的光影移动而渐渐远去,不知不觉中,心在这本书中沉沉浮浮,似乎在每一堂不同寻常的课堂中我读到的不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而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共鸣,干老师借助语文本文这个媒介,让语文之美在不同的地方开出了最绚丽的花朵,或许,这就是这本书之所以成为《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的原因所在吧。
最好的生命形式在一堂堂精彩的语文课中被尊重被认可被悦纳被感染。他的课堂是活生生的生命与生命的交流,而是生拉硬扯,板着面孔的说教,俯下身子来教学,或许说的就是干老师这样的人吧,一个谦卑的人,低到灵魂深处的时候,才会触摸着最真实的生命的模样,才会让每一个渴望求知的眼睛充满惊喜,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之火被点燃。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如果不是深入文本的思考,如果不是夜以继日的研究与创作,积累与探索,又如何能给每一个稚嫩的生命呈现出如此精彩的课堂,如此直抵人心的冲击力。
在读到干老师讲的经典小说篇《西游记》时,一下子就被震撼到了,原来语文可以这样教,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深入文本研究的时候,带着学生的每一根活跃的神经,深入浅出的教学中,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理想中课堂三种境界的感染,从让学生质疑开始,到引导学生批注,再循序渐进进行展开引领,每一步都是如此精彩,每一步都准备的充足而又充满新意,比如给唐僧四人进行评奖。到表格归纳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最好到孙悟空自身成长的成长密码的解读。学生由整体情节的感知,到不同人物的分析,最后到同一人物性格的深入剖析,这样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和生命的共鸣。一堂课就应该是这样由面到点,再由点到面,在解读中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
读到《草船借箭》这堂课的记录时,不得不佩服干老师对文本的巧妙融合与融会贯通。从对整本书的简单解读,到历史背景的呈现,最后到小故事的引入,看似不露声色的引入中,让学生明白了所有人物所处的大的环境,为下面解读人物性格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最让人感同身受的是,对于预习的检查中,通过解读造字的规律,让学生在检测中不但记住了字形字义,而且结合文本也理解了课文,比如妒忌二字的解读尤其巧妙,嫉妒和猜忌的两层意思,引出了两个不同的人物。接下来的额分组朗读更是快乐而有趣,在他的课堂上老师永远都是一位引路人,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自由自在的冲浪,学生在前行中稍微有一点拐弯的地方,他都是及时加以引导和修正。朋友似的交流中,于无形中让语文中的美淋漓尽致表达了出来。尤其是在解读人物谁是好人的时候,通过引经据典,让学生对人物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并不是望文生义,或者断章取义,让学生只停留在课文本身去理解人物的好与坏,其实,好与坏又怎么能有个定论呢?干老师永远都是把答案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中而知道了该如何评价一个人,或者做一个怎样的人才是最有价值的人,在课堂的结尾处,运用音乐渲染,进一步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不断探疑中渐渐成长起来。语文教学中没有拥有这样的大视野,又如何能高屋建瓴,让学生在高处领略到语文的宽度与广度呢?
干老师在解读小说中的别出心裁,让小说在语文课堂中别有韵味起来,不局限于按部就班的课堂流程,而是在激疑探趣中,旁征博引,让语文课变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起来。其实,文字本身不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吗?在横撇竖捺中我们不但要领悟出造字的神奇,而且让学生明白文字本身就是活的生命,是有生命力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感知到语文的精髓,才能产生出生命本身的共鸣。本来是活的文字,只有在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中才会真正去感知到它的魅力所在吧。
当我读到干老师在贵州一个偏远的威宁县石门坎这样一个贫困的地方进行新教育培训的时候,真的为干老师的这样敬业的精神所感动,全班53个学生,最近考试有三十多个学生是二十分以下。在这样的课堂上,干老师依然是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一句句的试读,一个字一个字的解读,不厌其烦的把一些看似难以理解的句意在引导中让学生中明白了诗歌的真谛,诗歌不单单是会背会理解还要理解诗歌背后的那个人,结果虽然不太尽人意,但是干老师根据不同课堂进行灵活调整授课的内容,关注每一位孩子,关爱每一个生命本身的接受程度,这本身就是最好的一堂课。
其实课堂不单单是在课内,更在课外,更在生命本身的关注,一堂好的语文课更多的是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中,让每一个生命在春风化雨般的引导中而绽放出最美的花朵。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了课堂的本质,不是为了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让师生在情感共鸣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领略到语文的风采。
时光在悄悄地移动着,一步一步,像一个不肯停止奔跑的孩子,无声无息的镌刻在青春洋溢的画卷。繁杂的城市喧嚣,窗外的车水马龙和跳跃的霓虹灯模糊了我的视线,我努力的想要挣脱条条框框的框架约束,却发现自己心中的烦恼揪成一团乱麻,似乎无力回天。却有一股清风徐徐吹来,使尘埃自由落体到了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