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期末试卷四年级

博客会员     2023-01-28 17:00:03     4 次浏览

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目前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有的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这样的复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往往收效甚微。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怎样上好复习课,特别是小学数学的总复习课呢?

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重视,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在我们为什么会感觉复习课难上?主要是老师对复习课不够重视,起码没有新授课的重视程度高,使复习课成了练习课,学生不愿意上,兴趣不高。有的老师还把复习课当做新授课知识解决不了之后的辅战场,用时间来赢得教学的效果,长年累月就造成了教师和学生对复习课的重视程度逐步减弱。

首先要解决老师的重视态度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应该比新授课的一样还要重大。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复习课不仅是让学生复习知识,让学生掌握、巩固、弥补新授课解决不了的问题,它更大的空间应该是让学生在复习课上感受它与新授课不同的一种风景,让他们感受复习课的魅力。比如在复习课上有更大的空间来做综合训练、思维训练、延伸训练、提升训练等等。风景不同,学生的兴趣就起来了。激起学生的兴趣很重要。

二、重视基础

学生要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总复习必须要全面系统,要作出全面反馈。复习中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书本编排重讲知识或每课练,免得学生吃一遍冷饭,枯燥无味,消沉厌烦,费时费力效果又低。教师应该有效合理地系统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增强学生亲自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且能进行灵活运用。笫一阶段的复习应该重基础、全面反馈、再提高、再发现。

三、设计多样化的练习。

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在于对知识的掌握,更在于能否应用知识自觉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课必须精心设计练习题,使知识的应用更具综合性和灵活性,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练习应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而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因此,复习课练习的设计必须联系实际,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八年纪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满分50分。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本次考试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考察以及对材料分析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具有用简单的基础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及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此次试卷八年级难度适中,考点覆盖面广,综合性强。题目设计较难,材料过多,给学生审题造成一定困难。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所任教的八一、八二、八三、八四班,八年级平行班中平均分最高的班级是八五班16.79,然后依次是八一班16.67分。八年级重点班中八四班平均分较八八班高1.7分。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读图类知识掌握不到位,学生混淆不清造成失分。

(4)综合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只是简单的从支持、赞同或反对这项常规的答题角度去分析,而忽视了阅读材料提炼信息。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也不是太好,选择题中八年级考察基础知识的6、13、15、18也造成失分。非选择题26,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扎实。

四、改进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3、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今后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4、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5、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今天老师发了一张试卷,我用了40分钟就写完了,妈妈对我说,写的真快,可是妈妈一检查错了三题。妈妈说这道题你不会做吗?怎么会写错呢?我一看是没看清楚题,我和妈妈说我太马虎了,以后做题要认真,看清楚再写。
版权声明:本文为课堂党年级博客(www.ktdvb.com)首发,如需转载须联系站长同意,未经站长同意不得擅自转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