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教学建议
基于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阅读教材的编写特色,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寻找到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结合点,着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追寻扎实、灵动而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 主导与主体和谐统一
在课改初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刻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成了一种趋之若鹜的教学时尚: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泛滥,教师该问的时候不问,该讲的时候不讲,有些教师甚至把少讲话及无原则的宽容视作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老师认为,这样做是尊重学习主体,体现了“蹲下来”看学生的教学新理念。诚然,“蹲下来”,意味着理解、尊重和宽容。学习的主体——儿童是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教师只有“蹲下来”,才能从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才可能看到属于他们的美丽风景。但教育的责任是要让学生成为成熟的“人”。教师“闻道在先”,有责任“引领”学生感悟人类文化的博大,感受人生智慧的深邃,体验人类情感的美好。学生是成长中的人,需要教师的呵护与宽容,更需要教师智慧的引领与启迪。毫无原则的“尊重”也许就是“放任”与“放纵”,孩子的认识水平、精神世界无法得到提升,“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那才是语文教学的失败,是为人师者的悲哀。
正确的师生关系呼唤理性的教师权威,我们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虽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权威”,但依然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点拨者,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 对于文本中的精彩句段,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悟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精妙;当学生学有疑惑,教师要适时点拨,让其茅塞顿开;对学生没有或无法深入研读的地方,老师要及时引导,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向纵深延展;当学生发表精彩见解时,教师要高屋建瓴地作精辟评述,让学生的认识得以升华……
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教学,教师可由课题入手,引发学生思考: 课题是“林冲棒打洪教头”,请大家细细读文,找找,想想,文中为什么没有一处写林冲“棒打”?从中,你感受到林冲是个怎样的人?由此,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留给学生体验、思考、展示的空间,引导学生从洪教头的蛮横与林冲的谦让的对比中,体悟林冲的忍让、大度与高强的武艺。唯其如此,课文的内涵才会被学生的心灵触摸到,文字背后的情感才会流进学生的血液。学生的思维受到挑战,认识才会深入,课堂的精彩才能由学生来创造。但是,把课堂的空间留给学生,并不等于教师袖手旁观,只是教师的引导要随机应变,要作适时的引领。
(二) 语言与精神协同发展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工具性”,系统的知识,大量的题目,机械的训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语文学习走入了唯“工具”的怪圈,失去了生命活力。语文,不仅只有听说读写,语文应有厚实的生活,广阔的视野,真切的体验,丰富的情感,丰厚的积淀。离开“人文性”,语文就丧失了生命的色彩,人性的魅力。
可现在,为了突出“人文性”,尊重学生的个体解读,语文教学又出现了另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教师忌讳“讲”,对于文章的重点内容、精彩语段,对于该让学生拥有的知识、学生不理解或理解不深刻的内容,教师都不敢讲,也不敢挖,更不敢“抠”了;学生的回答,无论精彩与否,也无论恰当与否,甚至无论正确与否,老师都给予慷慨的鼓励:“你真棒”,“你说得真好”……这类赞语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不绝于耳;有的教师为“激发”学习情趣,盲目地追求教学情境的变换、学习形式的变化、媒体手段的运用,忽视引领学生体味文本语言,揣摩精妙表达,积累学习方法,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儿。
语文学习,需要给予学生人文关照,但不是通过花哨的形式来实现,而应渗透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在整体感知体悟文本情感的同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文本的精彩语段作一番咀嚼:由“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中的“伴”,去感受人民对邓小平这位伟人的深切怀念;由“也许,奔腾不息……也许,……”这一语段,感受作者用排比的句式,层层深入地写出邓小平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教师要引领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凭借自己的知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和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在长期的熏陶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让学生身上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儿,在丰厚学生文化底蕴的同时丰富其精神世界,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实现语言与精神协同发展。
《有趣的汉字》教案3
总序号:
教材来源:人教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
教材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遨游汉字王国
课时:共五课时,第五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综合性学习方面,要求“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汉字记忆量,也掌握了一些认识记忆汉字的技巧,对如何了解汉字也有自己的见解,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安排一次有关汉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对汉字的音、形、义等各方面进行归类辨析,通过自主活动增强对汉字构造的感性认识,悟出汉字的构字规律,对提高识记汉字的效率,增强对汉字的情感有重要意义。由于自身学习能力的局限,学生对汉字的了解也只是片面的,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这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系统学习的框架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组织策划能力。
3.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典、剖、蛀、恭、搁”五个生字。
2.了解“册、典、删”的来历,体会文字发明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学会提取材料主要信息。
评价任务
任务一: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解决出错率较高的生字。
任务二:检查预习情况,理清思路,讲解理解难点。
任务三:指导开展分组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评价要点 | |
环节一 复习导入 |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仓颉是怎么造字的了,也对汉字的来历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了解汉字的来历。” | 提前预习课文 |
| |
环节二 识记生字 | 1.读音“典、剖、蛀、恭、搁”。 2.帮助指导记忆五个生字(完成目标一)。 | 1.正确朗读五个生字的读音。 2.有技巧的识记五个生字。(评价没任务一) | 课堂听写,检验掌握情况。 | |
环节三 通读课文 | 1.梳理文章脉络。(完成目标三) 2.指导如何预习。 3.“册、典、删”三个汉字的本义。(完成目标二) |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 2.知道“册、典、删”三个字的本义。 |
| |
环节四 再读课文 | 1.指导学生提取文章主要信息。(完成目标四) 2.精读课文。 | 1.学会提取材料主要信息。(评价任务二) | 课堂提问,了解掌握情况。 | |
环节四 问题结语 | “同学们,除了材料中给出的,你们还知道汉字还有那些来历吗?” | 1.通过查资料、向老师提问等方式获得汉字的其他来历的知识。 2.通过本次活动,明白了解汉字的来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字的意思,正确书写汉字。(评价任务三) | 提问题,查资料。 | |
反思
|
|
附:板书设计
有趣的汉字
感受神奇 制订计划
字谜 谐音 时间 地点
造字 来历 内容 分工
小学英语PEP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Unit 1 How tall are you?
【重点词汇】
tall------ taller 高的----更高的
short ------ shorter 矮的/短的----更矮的/更短的
long----- longer 长的----更长的
strong------ stronger 强壮的----更强壮的
old ------ older 老的/旧的----更老的/更旧的
young------ younger 年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