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放手”也是一种智慧
-----<<薛瑞萍班级日志>> 读后感
早就耳闻薛瑞萍老师的大名,如今拜读她的作品《薛瑞萍班级日志》,让我对她有了更深的认识,从她的作品中我再一次领悟到她独特的魅力。
薛瑞萍老师是安徽省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语文教师,班主任。她酷爱读书和写作,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坚持带领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高品位的阅读,从阅读入手,抓班级管理,引领学生成长,坚持每周写三到四则班级日志,孩子的一举一动,点点滴滴,成长的惊喜和足迹……,不经意间,都丝丝呈现在那一则则日志中,让人叹服不已。
薛老师的《班级日志》,关注到班级的每一个花絮,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生命灵动和成长足迹,并把自己放置其中,去感受,去体验,悲与喜,笑与泪,惑与悟,无丝,无痕,淡淡地,浓浓地,读来如同品味醇酒,甜甜的,带着感动和安详,如同雨滴打在芭蕉树上的那种,分外恬静。
薛老师长期坚持着的文学阅读,从最经典的文本中汲取了最丰厚的营养,所以她才敢说,站在讲台前,我就是语文。同时,薛老师用她用最深沉最美妙的语言来为孩子们上每一堂课,来为孩子讲每一个故事,并且用更美妙的文笔写出来,短短几年出版了一本又一本课堂实录和教学日记。
我佩服薛老师新潮的理念,看着这本书,不免让人觉得温暖。她从来都不赞同教师为了教书付出太多代价:年轻老师没时间谈恋爱;教师母亲没时间照顾孩子;为了教书每天到12点后入睡……是呀!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身负着大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的教师,应该付出自己的全部,呕心沥血,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花费在学生身上,到后来才发现自己是最累最疲惫的一个人。她一直都有这样一个心愿,不想让学生回忆起来,你只是个教给他们知识的老师。长大后,他们能否记得有你这样一位知心的朋友,能否感受到当年的你带给他们的快乐。我们应该做这样的老师……薛老师不期待学生的学习分数,遵循学生学习的自然之道,热爱阅读,让学生拥有文学修养的语文学习。薛老师是这样说的:“一刀切的多抄多练,得益的只能是那些自己不努力,家长不出力的“双弱生”。为了他们,让多数孩子跟着受劳累耗时间,是真正的奖懒罚勤—太失公道。而且,对于“双弱生”来说,教师及多数同学的陪练性质的辛苦劳累,只能惯出他们的惰性,使其丧失了被警醒从而迎头赶上的机会。”
她又是这样说的:“在我看来,成功的教育不是让所有的孩子都考高分,都考及格,而是让所有的孩子都不讨厌学校,都愿意呆在这个班级。那些成绩很差、学习很吃力、听懂听不懂都安静坐着的孩子,也是我的疼爱。放松,让他们在教室里觉得安全自在,不遭逼迫羞辱,就是我的疼爱方式。这些弱孩子在教师那里感受到的放松和温暖,将成为一种力量,阻止他们成为敌视学校,敌视社会的破坏分子,从而安全、健康地成长,这就是我们老师能够获得和应当追求的成功教育。”她还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成功的教育不是让所有的孩子都考高分、都考及格,没有煞气的教师是误人子弟的庸师,没有家长配合的教学是单脚走路,四年级不放手的老师是无能的老师。”薛老师道出的这些实华兼存的话语,正是我们一线教师心底深处的切切之声呀。
关于学生的作业完成的问题,我们一线的老师总是头痛,没有办法每天每个学生都完成作业。薛老师是这样认为的:我们一线的教师要学会“放弃”。 在我看来,63个孩子的班级,每天6个,也就是1/10的人‘忘记’或者少做,教师应当能够接受——心平气和地令他们补作业,并罚他们抄书。”“今天张三李四,明天王五赵六,再小的班级,每天也有作业不交的。这很正常。能够让全班100%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超级教师大约是有的——看云不是,看云也不打算是。看云以为明智的选择是:以平常心不挑战极限,绝对不追求虚妄和令人窒息的100%。参差不齐,是生命的自然状态,也是教育应有的状态。做好应当做的,只做应当做的,放过学生,就是放过自己。”
薛老师是智慧的,因为,她是一个感性、懂得关注生命、呵护生命的老师。从她的文字中,我领悟到了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保留一份纯真,固守一份清贫,坚守一种执着,我们就会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