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教学主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新城中心校全体四年级数学教师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 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材设计以学生为活动主体,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通过对不同的三角形进行动手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去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的规律。本节课为下节课求三角形任意一个角的度数和利用这个规律去判断角的类型做基础和知识铺垫,同时也为学生独立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提供多样的思维方式。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学习初中几何的重要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学过角的度量和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旋转与角 》一课中,课后的一道拓展题就采用让学生撕一斯、拼一拼的方式,去动手探究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因为是学生初次认识了直角三角形和平角之后的练习,对学生来说,理解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但今天再来学习的话,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合作探索,去交流发现,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好的机会,相信学生也具备这样的能力去很好的完成。在探究前,可以采用对不同三角形的度量,教师也要选取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去量,尽多的让学生去探索,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得到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学习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在体验探索和经历中,培养动手、观察和归纳能力。
评价任务
1.掌握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多种方法。
2. 能进行正确的动手测量、思维和概括总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评价要点 |
环节1 创设情境 引出新知 | 复习认识各种三角形。 出示情境图1,提出问题: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一定比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吗? 出示一个三角形,学生猜测三个内角的和是会多少? |
能有依据的进行猜测。 |
环节2 探究新知 | 活动一: 每组准备大小不同但同类的三角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如:第一组锐角三角形,第二组直角三角形‥‥) 1、学生通过测量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完成活动记录表。 2、 小组内学生根据记录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3、每组组长代表,全班进行交流。 活动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1、小组内进行动手操作:撕一撕,拼一拼三角形。 2、组内交流,全班汇报交流。 活动三: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1、 小组内采用折一折,组内交流 2、 全班交流。 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
能正确的进行测量三个角和计算之和。
能善于观察和发现,概括规律。
能进行正确的思维验证。
|
环节3 反馈练习 | 课本P25。 练一练第2题:拼一拼,量一量。借助直角三角形和量角器算出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内角和。 练一练第3题:剪一剪,填一填,巩固三角形内角和。 | 能正确的说出思维过程。
能牢固掌握内角和。 |
环节4 课堂小结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 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过程,掌握内角和定律。 |
板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
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体育与健康(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体育与健康
课程类型:必修
材料来源:2013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适用年级:五年级
课 时:54课时
设 计 者:刘明山/刘申庄小学
内容(*为必测项目)
周次 | 课次 | 教学内容 | 课时 | ||||
一 | 1 | 分享课程纲要 | 自选项目(20%)3 | ||||
2 | 轻度损伤的自我处理 | ||||||
3 | 认识危险源、远离危险 | ||||||
二 | 4 | 4x50米接力胞 | 发展跑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
必修教学内容(40%)共22课时 | |||
5 | 4x50米接力胞 | 发展跑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 |||||
6 | 4x50米接力胞 | 发展跑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 |||||
三 | 7 | 障碍跑 | 发展跑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 ||||
8 | 障碍跑 | 发展跑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 |||||
9 | 1000-1200米定距胞 | 选用教材 | |||||
四 | 10 | 1000-1200米定距胞 | 选用教材 | ||||
11 | 机动课 | ||||||
12 | 蹲踞式跳远 | 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 |||||
五 | 13 | 蹲踞式跳远 | 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 ||||
14 | *跨越式跳高 | 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 |||||
15 | 跨越式跳高 | 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 |||||
六 | 16 | *跨越式跳高 | 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 ||||
17 | *跨越式跳高 | 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 |||||
18 | 单元考核*跨越式跳高 | ||||||
七 | 19 | 助跑投掷垒球 | 发展投掷类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 ||||
20 | 助跑投掷垒球 | 发展投掷类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 |||||
21 | 助跑投掷垒球 | 发展投掷类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 |||||
八 | 22 | *肩肘倒立 | 发展滚动、滚翻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 ||||
23 | *肩肘倒立 | 发展滚动、滚翻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 |||||
24 | *肩肘倒立 | 发展滚动、滚翻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 |||||
九 | 25 | 机动课 | |||||
26 | *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 | 选用教材
|
| ||||
27 | *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 | 选用教材
| |||||
十 | 28 | *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 | 选用教材
| ||||
29 | *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 | 选用教材
| |||||
30 | 移动:变向跑 | 选用教材 |
| ||||
十一 | 31 | 移动:变向跑 | 选用教材 | ||||
32 | 移动:变向跑 | 选用教材 | |||||
33 | 运球侧身跑 | 发展篮球活动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 |||||
十二 | 34 | 运球侧身跑 | 发展篮球活动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 ||||
35 | 运球侧身跑 | 发展篮球活动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 |||||
36 | 运球侧身跑 | 发展篮球活动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 |||||
十三 | 37 | 运球侧身跑 | 发展奔跑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 ||||
38 | 运球侧身跑 | 发展奔跑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 |||||
39 | 击地传球 | 选用教材 | |||||
十四 | 40 | 击地传球 | 选用教材 | ||||
41 | 击地传球 | 选用教材 | |||||
42 | 击地传球 | 选用教材 | |||||
十五 | 43 | 击地传球 | 选用教材 | ||||
44 | 击地传球 | 选用教材 | |||||
45 | 击地传球 | 选用教材 | |||||
十六 | 46 | 机动课 | 自选项目(20%)6 | ||||
47 | 急行跳远 | 跳绳游戏 | |||||
48 | 急行跳远 | 跳绳游戏 | |||||
十七 | 49 | 急行跳远 | 跳绳游戏 | ||||
50 | 扶手倒立 | 篮球游戏 | |||||
51 | 扶手倒立 | 篮球游戏 | |||||
十八 | 52 | 考核*肩肘倒立 | 3 | ||||
53 | 考核*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 | ||||||
54 | 考核*跨越式跳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