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路上,我们同行
武汉市第七十一中学
彭晨
两个月的暑假匆匆而逝,在这个充实的暑假中,我们参与了各种形式的“智慧课堂”培训,我们所谓的“智慧课堂”,就是借助北京四中网校平台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翻转课堂。在与外校老师一起培训的过程中,总有老师怀着好奇的心情问我:“你们翻了吗?”我说:“准备翻。”他们又问:“是PC翻还是平板翻?”我说:“平板翻。”他们则会投来钦佩的目光说:“你们学校可以!”我想,尝试走过这条路的学校和老师都知道初探这条路的艰辛,领导的果敢决断、家长的默契配合、老师们的辛勤探索,无疑是这次改革的有力支撑。那么作为初次探索的我们,也从这些培训中收获了不少启发和思考。
【一些启发】
从上学期期末到这个暑假的各次理论培训中,我们了解了智慧课堂的“三翻二段十环节”,并通过观摩优质录像课了解了这十个环节应该如何在课前、课上有效实施;在平板互动课堂的操作体验中,我们初步了解了平板实操在课堂上的运用;在小组合作学习及激励机制探讨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建立小组的方法,明确了应把积分系统化、简明化才能确保这个制度的持之以恒。
为准备7月25号的观摩课,我们英语组的李萌老师从北京培训回来后就一直在为这次观摩课备课、磨课,不断的跟学生沟通,指导并帮助学生完成课前任务,初次践行“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和技术实操,我们作为“智慧课堂”教育路上的同伴,也一直在跟李萌老师一起探讨这堂写作课的教学设计,例如课前任务如何布置、如何描述才能适合初涉新知的学生去完成;如何展示交流课前任务才能够高效解决问题,并顺利过渡到合作释义环节;如何设置问题才能让学生目标明确的投入讨论并提高讨论效率;如何进行写作引导,才能让学生明确思路,学以致用,快速地完成写作;如何进行评价指导,才能让学生高效的进行互批互改,并借助平板拍照上传,激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有效评价同伴的作文。这次的观摩课得到了外校老师的认可,他们认为李老师的这节课思路清晰、环节流畅、充实高效。
同时,已经实践了“智慧课堂”的烟台十三中的徐晓丽老师还给我们上了一节复习课的示范课,这节课丰富有趣,形式多样,并借助平板的微课资源、推送方式、拍照功能等有效的与传统课堂结合起来,使整堂课听起来自然流畅,丰富多彩。这节课让我们看到了应该如何让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讲述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应该如何借助各种课堂活动“授人以Yu”,这里的Yu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冠以不同的概念,我们授人以“鱼”,就是让学生获取新的知识,我们授人以“渔”,就是帮学生引领新方法,我们授人以“愉”,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我们授人以“育”,就是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道德情感的提升。这些都是“智慧课堂”中新颖的学习方式和技术支持给我们教学带来的启发。
当然,在初探“智慧课堂”的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在探索中不断思考。
【一些思考】
一、关于“怎么用”平板
原来说到“智慧课堂”,大家就容易陷到平板的框框里,备课时总想着要把课堂与平板联系在一起,仿佛忘记了传统英语课堂里的经典环节和亮点设置,把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课前任务展示,现场推题,拍照上传,抢答游戏等,却困惑着如何将“智慧课堂”与传统课堂有效的结合起来,对于平板的使用如何遵循“需要则用,否则不用”的原则。通过对观摩课的学习和我们组内的讨论,我们发现平板使用频率的高低跟课型有密切的关系。英语新授课分为听说课、语法课、阅读课和写作课四种课型。在课堂上,相对来说语法课和写作课借用平板这一手段比较方便,因为语法课多通过做题来理解和巩固语法点,利用平板当堂推题、检测、反馈和巩固非常的高效。而在写作课上,学生可以通过拍照上传功能分享好文并进行互批互改,也方便老师推送展示和点评。而对于听说课和阅读课,我们应该着重于利用平板布置课前任务,而在课堂上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和阅读的拓展延伸。至于平板上的一些小功能,如抢答、随机点名等,都应作为课堂上的兴奋剂而不是必需品,也就是说在学生情绪低迷时用之调动其情绪,否则并不用故弄玄虚来浪费时间。
二、 关于怎么布置课前任务
“智慧课堂”其实是帮助翻转课堂有效实现的一种手段,那么既然是翻转课堂,课前任务的布置和落实其实是上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课前任务布置的合理,描述清晰,学生才能有效的完成任务,课堂也才能在认真思考和预习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探讨和解决问题。所以我们针对每个课型研讨了课前任务布置的主要方向。对于听说课,我们可以布置口语打卡的任务。作为SectionA和B的第一课时,学生在课前最应熟悉的是单词和句子的读音,他们只有熟练的读出了新单词新句子,才能在课堂上组织成新的对话,并将这些没有生命的词汇句型运用到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去。对于语法课,课前任务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梳理本单元的语法知识点,可以总结出三色笔记,并通过检测题查找自己的语法问题,有待上课探讨和解决。这样,学生不再只是机械的听老师归纳总结,而是通过自己学习动脑梳理知识,思路会更加清晰,记忆会更加持久。课前通过检测发现了问题所在,课上的重点就变成了解决问题和强化易错点,效率更高。对于阅读课,首先仍然可以采用阅读打卡的方式让学生通读课文,熟悉其中的生单词、短语和句子;其次可以通过问题导读来让学生理解文本大意,捋清文章脉络,抓住核心句子。学生熟悉了词汇,就更易理解其用法,学生对此篇文章分析到位,就更易举一反三,做延伸阅读。对于写作课,课前任务的布置重点在于让学生自己梳理总结本单元与作文话题相关的重点短语和句型,并可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写作方向,理清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既起到了复习的效果,也能为课堂腾出更多的时间互评作文,分享写作方法,赏析好文。
三、 关于“教案”和“学案”的选择
这次观摩课让我们对备课方式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就像徐校长所言,“智慧课堂”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模式。所以我们认为,不是只有平板班才能上智慧课堂,我们应该将这种理念贯穿到每个班级的教学中。关于备课方式,我们有两种想法。七年级和九年级作为初始年级和毕业年级,将采用“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模板。这个模板从老师备课的角度来说非常的详细完备,它包括一次备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发布任务(自主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任务),获取学情(学生问题归纳),二次备课(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八年级准备采用学案,因为一是考虑到学生在平板上做主观题不太方便,打字慢、效率低,直接用笔将答案写在学案上操作性强;二是学案的落实可方便让平板班和非平板班都有效践行“智慧课堂”的理念,将课前任务落实在笔头上,加强学生对课前任务的重视。其实不论是采用哪种方式,我们都想以“智慧课堂”的理念为核心,从备课这一环节上做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改变。下面请我们的两个备课组作为代表分别展示一下我们的“教案”和“学案”。
当然,实践出真知,我们只有在开学后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摸索这条“智慧课堂”教育之路,在与学生的互动和课堂的实操中不断熟悉信息技术的用法,在每一次集备和教研中深入研究、研讨翻转课堂的理念,才能将“智慧课堂”做的越来越好,才能让学生和自己都在这条课改之路上有真正的提高。智慧课堂告诉我们,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永远取代不了老师,但拥有信息技术的老师终将取代没有信息技术的老师。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创设出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的智慧课堂。
回家,心安然
窗外有小贩用喇叭扩散卖油茶的声音,我睁开惺忪的双眼,朝着亮光处望了一眼,看着那边泛着青绿色的窗台,熹微的晨光正透过攀缘茂密的眉豆藤照射进来,小鸟的啁啾声和翅膀忽闪的扑哧声,也此起彼伏的一声高过一声,恍惚了一小会之后,我才魔怔地明白过来:原来,这是在老家。
在老家的清晨,住在临街的街屋二楼,除了鸟儿的鸣声,人们的吆喝声,连邻居在门前用簸箕抖搂玉米粒儿的声音和人车络绎不绝的往来声,都能听得一清二楚的。不过,因为昨晚睡梦香甜,因为家里起居舒适,即使是被外面的嘈杂吵醒,心里也是美美的。
昨天,真是足够折腾的一天,从凌晨五点一直到晚上十一点,我和小熊,穿梭折返了几百公里路途:随搬家公司往龙湖校区托运家居用品,为了省钱,我们自己肩背手提一起挪移,足足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然后又在龙湖附近给小熊妈妈寄中秋礼物,再从相隔几十公里的小熊学校回我的单位取行李,拎着给我家捎带的大包小包物件,挤公交、换乘车,坐包车,直至错过在村口等着的妈妈,从岔路口步行到家坐定,已经是晚上快十点了。
听老爸说着老妈还接我们,于是,我赶忙出去叫老妈,才到门口,因为等不来我们,她已经和邻家奶奶一起往回走了,听见我叫她,欢喜得不得了。家里,老爸已经盛好浓粥搁在餐桌上,看着我们带着大兜小袋,照例是一堆如常的唠叨多嫌,不过,转而又是满满的嘘寒问暖。我和小熊只陪着老妈唠了一会家常,便开始瞌睡的不行,转眼十一点钟时,和爸妈互道晚安后,我们洗漱完便沉沉地睡下,就这样,一夜无梦,倒也身心轻松、惬意十足。
慵懒地起床后,爸妈早已洒扫完院落,中秋佳作少不了走亲访友,上午,我们带着水果饮品,一起去县城探望了老姨一家,当初在县里上一中时学校饮食不好,老姨没少三天两头牵着两个双胞胎孙子过去看我,或是送些牛奶糕点,饭盒里盛着排骨炖肉,有时候是刚出炉的包子和豌豆糕,那会儿总被呵护的我,常常惹得同学满眼羡慕。相比于当初那些无微不至的关怀,工作这几年,我的疏于探望和问候,真是惭愧至极啊。
回去的时候,许是因为这两天太过受累,小熊头晕无力伤风感冒了,天干气躁,我和妈妈的喉咙也老是干疼咳嗽,家有中医专家的小姨给了我一些冬凌草,到家之后,老妈又用一些黄芩、青蒿、黄芪、牛膝、菊花等清热解毒配方熬药,尽管我和老妈给药剂里添加了不少冰糖,也多次交代喝药时最好不要品味,但喝不惯中药的小熊,仍是在皱眉抿了一口汤药之后,被那渗入舌尖味蕾的浓浓味道,苦的呲牙咧嘴。看着这个大男孩如此痛苦的囧相,我和妈妈都不禁笑了起来。
我端起药来给小熊示范,告诉他喝中药时大口吞咽便不会尝到苦味的经验之谈,小熊亦步亦趋地照做,不过仍旧感觉苦在心里无法言表。也是,对于不常用的中药的他,那一丝丝沁入舌尖喉头的苦味,若非效果立竿见影或者尽快奏效,恐怕任是我们再怎么劝慰,小熊都无法甘之如饴。
不过,能够置换掉漂泊在外的感受,这样的辛苦,就算再多一点,心田都是甜蜜的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