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不断更新理念,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三、课堂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们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四、改变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乐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把学习数学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五、建立新的评价机制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不但要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
总之,新教材新理念,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践行新课标理念,还原教学本色。
近似数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1页。
和准确数相对的就是近似数,准确数指的是和实际丝毫不差的数。但是,生活中,有的时候根本就无法得到准确数,还有的时候我们也不需要用准确数,用近似数就可以了,比如你看到一个景区显示实时人数2285人,你可以说大约2300人,也可以说大约2000人,这里的2000和2300都是景区的近似人数,所以近似数表示一个范围内的数,近似数虽然是第一次正式提出来,但学生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所以教材创设了全运会运动员出场的画面,根据电视中播出的人数和实际中家长听到这个数后的反应进行对比出现,引发冲突,引出新知。
(二)能力目标
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培养数感。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对情境中人数的不同说法,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会找到准确数的近似数,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如何找到近似数。
(四)学习重点
1/6页
找一个数的近似数
(五)学习难点
理解近似数是一个范围数,所以一个数的近似数有时是多个。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近似数》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预习教材第91页。
2(说一说下面各数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304 526 709 860
(二)课堂设计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记忆大比拼。
?填一填。
2(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
师:让我们一起跟随电视机走进全运会的出场仪式。
画外音:播音员说“本次有9985名运动员参加本届全运会”。爸爸说“将近10000人”
思考1:9985和10000都表示运动员的人数,他们的说法却不同,同学们,你认为谁说得对呢,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
2/6页
内交流。
活动1:汇报交流。
小结:这两个数都是对运动员人数的描述,9985是一个准确数,与实际参会的人数一个人都不差,10000是一个近似数,比实际参会人数要多几个,但很接近9985,也就是说10000是9985的近似数。
思考2:准确数和近似数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呢,
生1:在去买东西付款的时候,需要售货员告诉我们准确数。别人问我买东西花了多少钱,我就会告诉他一个近似数。
生2:在体检身体测量身高时记录的是准确数,我在告诉别人我的身高时,我会说近似数。
生3:在建设楼房的时候,工人的测量是一个准确数,我在告诉别人武汉标志性建筑——大玉米高度的时候,我会说它的近似数。
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非常广泛的。
思考3: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让人记住呢,
思考4:怎样快速找到9985的近似数是10000呢,
活动2:独立思考,交流。(出示PPT)
思考5:10000只是9985的近似数吗,
师:还有哪些准确数的近似数也可以看成是10000呢,能说完吗,
师:所以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止一个,有时根据需要寻找对应的近似数,近似数是一个范围数。
小结:看来一个数的近似数,就是看它在数线上最接近哪个整百、整千、整万的数;而且这个整百、整千、整万的数是它附近所有准确数的近似数,例如10000是9985的近似数,也是9921、9631、9995、10001的近似数;一个准确数可以有多个近似数,例如:9631的近似数可以是10000,也可以是9600,还可以是9630。要根据需要来确定。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体会准确数和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确学习近似数的必要性,会找到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3、课堂小结
本节课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准确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与联系,借助数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知道一个近似数可以是多个准确数的近似数,也知道一个准确数有多个近似数。
(三)课时作业
1、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千,
6830、5021、3900、8104、4005、2897、7053、9008
【答案】7000、5000、4000、8000、4000、3000、7000、9000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积累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会不同的数近似数可能相同。
2(在下面是近似数的数据后面画“?”,不是的画“×”。
4/6页
(1)从家到餐厅约有100米远。 ( )
(2)学校最新购买了482把椅子。 ( )
(3)学校每个月的水费大约是5300元。 ( )
(4)3月份交纳的水费是5300元。 ( )
【答案】
(1)?(2)×(3)?(4)×
【解析】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近似数和准确数的区别,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生活中的近似数。
【答案】2000或1500、7000、600
【解析】结合具体情境,巩固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会近似数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四)课后作业
1、生活中的近似数。
【答案】600、3000或3200、10000
【解析】结合具体情境,巩固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会一个数的近似数可以是多个,同时一个近似数可以是多个准确值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从整十整百整千的角度来思考,再次说明近似数是一个范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