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六一作文

博客会员     2023-03-19 06:45:06     4 次浏览

快乐的“六一”

登封市通达路小学 五四班 冯奥翔

盼星星,盼月亮,我们终于盼到了今年的“六一”儿童节。

今年的“六一”,我们学校的活动有两个篇章:第一个篇章是舞台节目动态展示,第二个篇章是各省市特色物品静态展示。整整两天,全校洋溢在欢乐的气氛中。

5月30日上午八点,舞台节目动态展示正式开始。

在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中,有我们武术队表演的《武魂》。随着队伍登上舞台,我十分紧张,双腿一直在发抖,生怕做错一个动作。

首先是两个一年级的同学拳击表演,其他人威风凛凛地站在台上,给他们助威加油。随着裁判一声令下,两个小同学开始了比赛。我们后边的人激情澎湃,高呼一声“好”。两人的精彩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

随着一位队员的口令,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到了舞台中间,蹲下身,低下头。雄壮的音乐响起,我们猛地一抬头,缓缓地站了起来,高呼一声“哈”,就开始了表演。

表演到了最精彩的地方,我们排成两个三角形的队伍,就像两个武馆比武似的。伴随着一声声呐喊,大家动作各异,真是精彩纷呈。我也认真、有力地做着每个动作。

他们队的一个女孩儿出来打了一套少林拳。她的一招一式都十分标准。我们队出来了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儿,先来了一个后空翻,又翻了五六个头顶翻。观众的掌声不断,惊叹不已。

我们的表演结束了,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还有些同学高声叫好。我心里想喝了蜜一样甜。

当然,我也欣赏了别的精彩的节目。时间在欢乐的气氛中悄悄流逝。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是充满欢乐的“六一”。

六一,我想和你在一起

 

莫名地,莫名地,想写一起东西,《六一,我想和你在一起》。

这也许是武汉市第十三届博客大赛开赛的关系,作为一名博友,看到各种宣传,各种相关活动铺天盖地,“你来不来?”“等你,依然在这里。”再加上新增了荣誉博客,新团队评比规则变动等席卷博客圈的花絮,忍不住也看了又看,忆了又忆,真有些“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于是在本博友交流群里,就看到各位博客编辑忙不停地留言寄语,所有意思似乎都是一句,“六一,我想和你在一起。”

这一刹那便触及我不能忘怀的记忆。

作为一个博友,曾有过几届博客大赛的经历,既经历过最长的赛期,也经历过短的赛期,既有过需要确认选择参赛,也有过只要赛期内发博就自动认定参赛。有过如胶似漆,时时刻刻都会惦记,也有过若即若离,似乎只是心上的一抹印记,再也难忘记,却不再刻意。

归去来兮,浸淫在一种分享的氛围里,越来越明白一个平台的不易,越来越感激作为一个有态度的自媒体,应该传递什么言语,需要什么样的坚持和动力,需要秉持什么样的“不忘初心,不负流年”的心绪……

这是一种自我的唤醒与激励,这是一种使命的铮铮心语,“我思故我在”,反思,交流,情在这里,爱在这里……

似乎是一种无需选择的选择,流淌到心底,“六一,我想和你在一起。”

就如同数年前的一页日历,那时正值爱人的预产期,我们按照要求5月31日住到了医院去,爱人的各种检查,让我有一种不知何去何从的压力,特别是非典时期,体温竟时而出现偏离。特别是医生的有关顺产和剖腹产的各种信息,有些无所适从的建议,无论如何,随遇而安的念头都难以继续……

当即,和爱人商量,不如到外面走走,顺便理一理利害关系,才发现医院旁的小游园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很多家庭在满足着孩子购买礼物的情绪。一下子想起了原来是六一,第二年我们也将一家三口上演这样的事例,一种忐忑伴生着一种甜蜜,“六一,我想和你在一起。”

终究抵挡不住纷乱的思绪,各种电话打出去,再次经历负责医生的各种分析,孰轻孰重,可能一,可能二……颠三倒四,似乎无能无力,疲倦之极。

一直持续到午夜看到入住同一病房的另一对夫妻一到医院就确认剖腹产,就手忙脚乱地处理生产事宜。旋即一丝隐忧,事不宜迟,“六一,我想和你在一起。”

冥冥之中,因为节假期医护人员紧张的关系,检查、待产,护送爱人到产房门关上那一刻之际,所有的,所有的紧张和焦虑都化作永不停息的祈祷,“我想和你在一起。”

下午三点五十二分,“母子平安!”没有比这更好的消息,没有比这更让人踏实的激励,悬着的心终于落地,没有哭,却有一种比哭还情难自已……

“六一,我想和你在一起。”时过境迁,却是挥之不去的记忆,也是无法替代的心语。一生一世,不离不弃,看岁月更替,看你今非昔比都是一种随缘遇见的欢喜。

 


 

把“六一”还给孩子

2016/5/27

 

“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许多学校纷纷举行文艺演出,为孩子们庆祝节日。今天晚上我还有幸成为了一个儿童慈善晚会的特邀嘉宾。这个慈善晚会是曾经的一个学生和他的团队组织的。很高兴自己的学生在事业成功之后,能常常惦着那些贫困的山里孩子。不但给孩子无私的帮助,还牵挂着孩子们的节日。希望今晚的晚会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

高兴之余,我内心里更多的是担忧。不是为今晚的晚会,而是孩子们的“六一”。这些年常常在现实中和网上看到幼儿园和学校的六一演出。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记得有一年的“六一”演出是我接送的。园里要求家长都要到场看孩子演出。节目大多是舞蹈,每个孩子都参与演出。按说人人参与是好事,然而看着那些经过精心设计的节目,看着孩子们脸上千篇一律的招牌式的微笑,我却笑不出来,因为我不知道孩子们是否快乐。我也看过一些学校的“六一”汇演,参与度没有幼儿园高,节目档次却高了不少,但是孩子们脸上那千篇一律的招牌式的微笑,却始终不变。我真的不知道这样的“六一”,孩子们快乐吗?

几十年前,我的“六一”是如何度过的?时间久远,依稀记得那时的“六一”是这样度过的:上午看电影,下午放假。包场电影的上午,学校惯例是不上课,有一次的电影是《小兵张嘎》(还有一年好像是《苏小三》记不清了),我们排着队,有说有笑,到了电影院里,秩序依旧不好,但是大家很开心。下午当然是放假了。我和住在学校大院里的孩子一起玩耍,记不清都玩了些什么,只记得打乒乓球是我最爱,但是人多的时候打乒乓球就不适合了;人多的时候,我们曾玩过一个记不起名字的游戏,小朋友分成两班,每班若干人手拉手,远远的面对面。“……,开马堂,把我的小兵带过来,你要谁?我要×××”被点到名字的小朋友就冲向对方的阵营,如果能冲开对方拉紧的小手,就可以带走一个人回到本方,冲不过去,就只能成为另一方的人了。这是相对小些孩子的游戏。分组类游戏还有“丢沙包”,一方分成两半站在场地两边,用“沙包”去丢站在中间的同学,另一方在中间闪展腾挪,躲避沙包;还有“木头人”游戏,不受人员限制,是一种“捉人”游戏,在即将抓到的时候,叫声“木头人”,就可以不被捉到,但是“木头人”是不能动的,必须有人解救才能恢复自由;除此外,我们还玩“跳山羊”、“捉迷藏”、“打玻璃球”等游戏,还有折纸游戏、“打四角”游戏(农村叫“打面包”),……在农村男孩子还玩“斗鸡”游戏,因为有些危险,我是很少玩的。那个年代,我们的玩具很少,但是孩子们是那么有创意,创出了那么多好玩的游戏,玩的又是那么开心。

如今孩子们的玩具很多,现在更是上升到电脑游戏的层面。小侄子浩浩是妻子弟弟孩子如今4岁了,几乎拥有各种各样的车类玩具,甚至还有自己的iPad,每次到我家都缠着我陪他玩《植物大战僵尸》,但是我感觉孩子并不开心,并不完全懂得如何和别人相处。今年“六一”我给小学一年级提了一个建议希望组织一次游戏节,当然经过老师精心组织的游戏节肯定没有了我们儿时的乐趣,只是希望能在众多才艺展示中给孩子找到一点游戏的快乐。

多么希望我们能把“六一”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孩子。

我希望中的“六一”应该是这样的:“六一”应该是法定假日,这一天家长不用上班,孩子没有作业,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电影院免费为孩子们播放喜欢的电影,游乐设施免费为孩子们开放,玩具市场也“放价”。社区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免费的服务。说到底让孩子们痛痛快快的玩。

或许这只是一种希望,突然想起鲁迅先生《故乡》中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版权声明:本文为课堂党年级博客(www.ktdvb.com)首发,如需转载须联系站长同意,未经站长同意不得擅自转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