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可以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速读记忆的练习见《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遇到错的题(粗心做错也好、不会做也罢),最好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错题集要归类),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保证不再同样的问题上再出错、再丢分。
二年级语文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此次测试试卷总体来看,难题较少,认真的孩子得分会相对较高。但试卷有两处不足:1、试卷印刷不应用黑体字,造成了字迹密集,不清晰,影响了学生的视觉;2、基础知识部分看拼音写词语30分的题几乎都是二类字,造成学生答题混淆失分严重。
二、学生答卷分析:
试卷从答题的状况看,绝大多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系统,能把所学的知识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之中,但也有个别同学学习浮臊、粗心,失分较多。下面从学生答题得分情况逐题分析如下: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读拼音想词语,再按要求把相应的汉字书写在田字格中。此题30分,由于二类字居多,所以学生十分严重,没有得满分的。
2、3、选择正确的音或字。
此两题是考查学生对字音易混和形近字的区分,这两道题失分不是很严重,可归纳为两点:学生粗心马虎所致题意没读懂和由于印刷质量使学生漏题。
4、5、6、7小题训练的是学生词语掌握情况,这几道小题学生在第5、7题上失分较多,原因是读题不认真,分析不透彻所致。
第二部分:句子训练
1、日积月累,考查的是诗句和园地中的好句,此题正确率100%。
2、把句子补充完整,很简单但是有的学生没认真看题随意写,写完也不知道检查,造成语句不通顺也不知道,最后失分。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1、排列句子,此题正确率为100%。
2、阅读短文,分为四道小题,不难但是由于印刷字体的选择造成题与题之间密集,再加上学生没能认真看题所以致使失分较多。
第四部分:写话展示
1、写一种小动物,学生们都能按要求去写,写得很通顺,内容很详实。
2、写一学期的收获或暑假打算,多数学生都写得很好,只有齐佳俊没写扣了10分。
三、存在问题:
1.整体上看,大多数学生卷面书写比较规范、整洁。但书写还需要常抓不懈的坚持下去,争取让每个孩子可以练就一手漂亮字。
2.有的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分析判断能力差。
3.学生不会审题,不理解题意。
4.有些题型训练不到位,学生失误多。
5.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特别是学困生没有得到彻底的转化,影响整体的成绩。
四、反思及改进措施:
1、要研究和发展新课程理论,强化课堂教学重、难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学习能力。强化“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语文教学要走重综合感知的路子”。继续把好基础知识关,为学生积累、灵活运用语言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语文教学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的同时要注意走出课堂,将丰富多彩的生活与课堂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让学生丰富和积累语言。
3、探索“开放性”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多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拓宽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4、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和书写习惯。要把写规范字放在首位,常抓不懈的关注学生的书写。
5、加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方法较死板,对所学知识不能举一反三,不能灵活运用。如第五题选填动作的词。
2、有的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写话只会一两句。如第八题。
3. 部分学生不会审题,不理解题意。如第六题。
4. 有些题型训练不到位,学生失误多。如第六题的句式训练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我只在平时的课堂中讲了一下,而很少设计此类题目,所以学生错误率较高。
六、改进措施:
1、注重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2、继续加大听说读写教学的力度,使字词句训练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对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必须进行强化训练。
3、多与家长联系,密切配合,抓好中下学生的学习。
4、狠抓后进生,采用多种方法帮辅,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对他们的作业争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5、充分把多媒体教育资源引进课堂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6、教师不断改进教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