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主题:图形分类
课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新城中心校全体四年级数学教师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知道扇形,会用圆规画圆;2、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对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图形分类的过程,对已经学过的图形进行分类和整理,了解图形的特征以,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大部分都是比较直观、浅显的认识和理解。分类的思想,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有接触过,但学生更多的是靠直观的感觉来分类,分类的过程缺乏科学的方法,不清楚分类之前一定要先确定统一的分类标准。
学习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对学过的图形进行整理,进一步认识图形的特征和联系。
2.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的不稳定性,图形特征在生活中的运用。
评价任务
1.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和方法。
2.理解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评价要点 |
环节1 创设情境 引出新知 | 今天老师把你们的“老朋友”都请来了,你们想见见吗?(课件出示各种图形)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通过观察,发现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 师: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与这些图形有关。(板书:图形分类) | 能正确认出各种图形。 |
环节2 探究新知 | 活动一:第一次分类,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分类方法和理由 全班交流分类的结果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来分,可以分成两类。 (1)平面图形:其特征是构成图形的所有点都在同一平面内,它包括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立体图形:其特征是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包括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
活动二:第二次分类,引导学生将平面图形分一分。 师:你们能将这些平面图形再分成两类吗?(课件出示学过的所有平面图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探讨分类的方法。 (1)把平面图形按是否由线段围成的来分,可以分成两类。 ①一类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即圆。 ②另一类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即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引导学生继续分一分。 师:你们能把这些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再分成两类吗? (2)把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按边数的多少来分,可以分成三角形和四边形两类。 ①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它有3条边。“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②四边形是由4条线段围成的,它有4条边,包括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活动三: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 (1)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用螺丝固定后:拉拉看,你发现了什么? 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容易变形;变来变去还是平行四边形。 生活中你见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的情况吗? 如果是其它图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 试一试梯形、三角形。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 (2)三角形有稳固性。 生活中见过运用这样的特性的情况吗?
| 1.能把图形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成两类,说出每类都有哪些图形。
2.能把平面图形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说出每类图形都有哪些。
3.理解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说出生活中的运用。 |
环节3 反馈练习 | 课本P21。 1.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1题。四年级下册让学生仔细观察淘气的分类,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淘气这样分的理由。四年数学教案第1课时 图形2.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2题。四年分类北师同学们小组内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3.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3题。四年温姜胖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先让学生想象结果,再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独立完成,全班展示操作过程,集体评价。 | 1、能看懂不同的分类方法。 2、能理解运用三角形特征性。 |
环节4 课堂小结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 能说出图形分类的过程,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特性。 |
板书设计:
图形分类
立体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