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加减法题目

博客会员     2023-01-28 17:18:03     4 次浏览
关于高中物理教学中PPT课件运用情况的课堂记录表
课程名称:                                  教师性别:
教师年龄:                                  教师教龄:
教师所在学校、年级:                        记录时间:         
  具体方面 课堂情况 
使用方面 1.  课件一节课使用时间(A:1-10分钟B:11-20分C:21-30分 D:31-40分)   
2.  演示速度(A:过快B:适中C:过慢)   
3.  课件画面、文字清晰度(A:都清晰B:大部分清晰、C:少部分)   
4.  操作熟练、顺利与否(是否有故障)   
制作方面 1.  课件整体布局   
2.  课件技术成分(是否有动画、超链接、触发器、音频、视频、图片)   
3.  是否有目录(整章、整节、整本书)、导航   
4.  课件完成情况(一次只做一节、一章、一本书)   
互动情况 1.  互动方式   
2.  互动次数   
3.  参与情况(A:都参与B:大部分参与C:少部分参与D没有人参与)   
学生方面 1.  做笔记情况   
2.  学习积极性   
3.  注意力集中情况   
4.  学生上课纪律   
教师方面 1.  对课件依赖情况(站在电脑旁的时间)   
2.  关注学生的次数(非言语交流、语言交流)   
3.  是否与板书结合   
备注:观察学生方面的情况,分为A:所有学生为该情况,B:大部分学生为该情况,C:少部分学生为该情况,D: 没有学生为该情况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单元备课

  二)年级(  数学  )学科(  下 )册

第(   一  )单元

学习内容

1、 用调查法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2、 统计数据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单元的学习目标

1、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

4、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的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的课时安排

3课时

 

版权声明:本文为课堂党年级博客(www.ktdvb.com)首发,如需转载须联系站长同意,未经站长同意不得擅自转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