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语文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教学课时:108课时
设计者:许 睿 武汉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张 丽 武汉市荟萃路小学
背景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完成第三学段阅读学习目标,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有所增加,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自学能力也相应提高。教学中要继续强调自主学习,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自读自悟的能力。
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本册会读写80个左右的新字,部分学会运用。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五)综合性学习
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今后进行综合性专题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开展综合性学习,能用各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小学生活,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围绕主题讨论和制定活动计划,分工合作,在实践活动中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感谢。对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问题,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资料、组织讨论或展开调查活动。
3.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探究意识的形成。
内容
单元 序号 | 单元 专题 | 读写训练 重点 | 教学内容 | 课时 安排 |
1 | 人生感悟 |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 1.文言文两则 2.匆匆3.桃花心木 4*顶碗少年 5*手指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 13 |
2 |
民风民俗 | 1.领悟表达方法 2.详写和略写 | 6.北京的春节 7* 藏戏 8*各具特色的民居 9*和田的维吾尔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 12 |
3 | 深深的怀念 | 揣摩叙述顺序 |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1* 灯光 12.为人民服务 13* 一夜的工作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 13 |
4 | 外国名篇名著 | 1.把握主要内容 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5.凡卡 16* 鲁宾孙漂流记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 14 |
5 | 科学精神 | 1.把握主要内容 2.领悟表达方法 |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19*千年梦圆 在今朝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1*我最好的老师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 12 |
6 | 难忘小学生活 | 综合性学习 | 一、成长足迹 二、依依惜别 | 14 |
◆ | 古诗词背诵 | 诵读 | 10首古诗词 | 5 |
实施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条件,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如利用工具书、其他图书、演讲会、辩论会、广播电视等进行语文学习。
2.挖掘自然风光、风俗民情、人文、任务活动等资源进行语文学习。如学习“民风民俗”这一单元,可联系春节习俗,让学生调查、研究、交流;又如毕业前夕,安排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二)教学实施
1.围绕专题,重点训练
教材继续按人文专题组织单元,但每个单元都有读写训练的重点。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特别重视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教学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2.敢于放手,凸现自主
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如布置学生课前自学,课堂上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重视方法的总结。
3.重视读书,培养语感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读书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以悟促读,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读出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或作者的立场,读出自己的感受。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训练。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读前提出要求,读后交流感受或质疑问难,逐步提高学生默读的速度和质量。
(三)分项实施:
识字写字
1.生字表中共有80个生字要求会写。
针对六年级学生特点,评价方式为:①书法竞赛,分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改进。②随堂练习。随着课时的进展分别将生字放置在语境中辨析。如组成不同的词,正确运用在不同的句中。小组竞赛,以“对”和“多”者为胜出。③单元、期中、期末纸笔测试,百分制评价。
2.本册要求读写记的词语。
小组合作对所积累的全部词语进行分类,小组向全班展示交流。以小组分工是否合理,是否人人积极参与,归类是否合理等作为评价依据。
阅读
1.朗读。小组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结对竞赛,要求对每篇课文都尽可能做到正确流利、声情并茂地朗读。同伴互赛,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学习的积极性。
2.默读。教师提供语段篇章,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给予指导性评价。
写作
重点评价结构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有创意,主要采用口头、书面、展示等形式。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每次活动结束,都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展开自评和互评,主要评价参与态度、交际方式、表达能力。
评价
1.重点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不仅评价学生个体情况,针对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珍视友情的特点,更注重评价学生对同伴学习的关注、互助的态度。
“同伴搭配,学习不累”,教师善于利用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互助学习,以此促进资源共享,培养团体意识,增添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2.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即对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表现都给与随机评价。
对于更具有实践性的学习领域,如课外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多采用展示性、表现性评价,不仅有张贴、公示等静态形式,更注重动态形式:朗读比赛、读书交流、设置情境交际、参与实际交际、辩论、信件往来等,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表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