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扇形统计图》
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主 题:《扇形统计图》
课 时: 第1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 计 者:六年级数学教师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 教材分析
学习本节《扇形统计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能够利用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及变化态势:初步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能够应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3.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知道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优势。而扇形统计图对于学生来说也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
4.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评价任务
1. 检测目标一的达成:任务一
2. 检测目标二的达成:任务二
教学过程
环节 | 学习过程 | 设计意图 |
环节1 谈话导入 | 1.谈话:据统计,中国的肥胖儿童逐年增加,肥胖问题已成为威胁儿童的健康德重要问题,那么怎样才是合理的饮食习惯呢? 2.课件出示“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引导学生观察,介绍。 3.把下图绘制成统计图: 仔细观察,你从能获得哪些信息? 请同学们充分说一说。 | 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
环节2 探究新知 | 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活动一:1.认识扇形统计图 下图是根据上表的数据绘制的,你能看懂吗? 说一说: 你看到的扇形统计图是什么样子的? | 1.认识扇形统计图,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
环节3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 活动二2.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和同伴说一说,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1)扇形统计图能直观地描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直观”表现在哪里?(扇形表示部分,圆表示整体) (2)怎样读出扇形统计图各部分之间存在的多少关系?(既可以从扇形面积的大小直观感知各部分的多与少,也可以从百分数读出各部分的多与少) |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
环节4 及时反馈 巩固提高 | 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练一练1.观察统计图,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练一练2.看图回答问题。
|
能看懂图并回答问题 |
环节5 课堂小结 | 你学会了什么? | 能看懂图,了解统计图的特点和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
《旋转与角》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操作“活动角”的过程,从旋转的角度进一步认识角,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角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教学难点】
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硬纸图钉钟表学具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纸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制作活动角。
(1)动手折出两张硬纸条。
(2)把两张硬纸条的一端钉在一起。
(3)固定其中一张硬纸条,旋转另一张硬纸条。指名学生说出旋转出的角的各部分的组成和名称。(顶点和边)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角的两边开口越大,角的度数越大。
2、课件出示旋转后的各种角。
(1)学生观察旋转出的各个角,辨认锐角、直角、钝角。学生根据旋转形成的角,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回忆什么是锐角、直角和钝角。
(2)比较得出各种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认识平角。
(1)课件演示平角旋转的过程。
师:当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还是不是角呢?如果是,你觉得这种角叫什么名字好呢?
学生小组讨论。
(2)给出平角概念。
小组汇报。教师出示“平角”概念:角的两边旋转至同一条直线上,组成的角叫平角。平角比钝角大。
(4)拓展延伸,理解平角。课件出示问题: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对吗?
生讨论,全班汇报。
(5)动手操作。
用活动角转出一个平角,并在练习本上画一画。指名黑板上画出一个平角(注意标注)。
(6)结合生活,列举事例。
师: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平角吗?请举出具体例子。
2、认识周角。
(1)课件演示周角旋转的过程。
师:如果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条边重合,还能不能构成角呢?这种角应该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小组讨论。
(2)给出周角概念。
小组汇报。教师出示“周角”概念:角的两边旋转至重合,组成的角叫周角。周角比平角大。
(3)动手操作。
用活动角转出一个周角,并在练习本上画一画。指名黑板上画出一个周角(注意标注)。
(4)拓展延伸,理解周角。课件出示:周角就是一条射线,对吗?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